又一位非遗传人走了,因为他,北京“兔儿爷”才有了今天的样子( 二 )


擅长“点睛”,是双老最突出的技艺。他将泥人制作中的点眼方法与脸谱绘画巧妙结合,在眼神的聚焦上煞费苦心,使脸谱一下子生动起来。钟馗裂眼眦目,窦尔敦刚烈耿直,还有忠心赤胆的红脸关公……尤其是那白脸曹操,冷白的脸上墨笔轻勾,便描出个狡黠多疑的眼睛,觉得在盯着你看,一股奸邪之气深入骨髓。脸谱个个性格鲜明,活灵活现,让人不得不折服双老的妙手天成。
“为什么我做的脸谱这么受欢迎?因为我爱它啊!”十多年前双老接受媒体采访时,一谈到脸谱,布满皱纹的脸上泛着兴奋的红光。原来双起翔从小就痴迷京剧。每次留声机里一放京剧,他都会跟着轻轻哼唱,尤其喜欢唱老生。那时因为家境窘迫,没钱去戏院看戏,戏班子演出的时候,就在外面等候着,等压轴戏演完了,观众慢慢散去,进场也不用检票了,他再溜进去听最后一出戏。
又一位非遗传人走了,因为他,北京“兔儿爷”才有了今天的样子
文章插图
“文革”后,双起翔听到一些老人说兔儿爷多年不见,他根据早年印象和自身理解创造了双氏风格的兔儿爷。前文引《四世同堂》中祁老者所见兔儿爷“脸蛋上没有胭脂”,双起翔制作的兔儿爷则双颊淡淡地绘一点儿胭脂红,更有生气,如与故宫藏几尊兔儿爷相比较更活泼。但这种活泼又不是卡通的,他特别强调兔儿爷火焰眉上挑的爽利感和用笔的力度,再配合眼神及修长不臃肿的脸型,呈现出一种蓬勃、富有英气的感觉。基于这种基本造型,兔儿爷的坐骑有各种变化,可以是虎、象、鹿、葫芦、牡丹花或者兔儿爷的洞府金光洞。
这一时期双起翔还制作了许多其他品类的泥人作品。某次双起翔去西安,看到一个戴虎头帽、穿老虎衣的小孩,回来根据这个形象制作了一个“虎娃”,成为他的代表作。以往泥人都是制作出坯子后,先刷上底色再绘制。双起翔发现,保留泥的本色直接在上面绘制,更具古朴效果。
又一位非遗传人走了,因为他,北京“兔儿爷”才有了今天的样子
文章插图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双老曾说:“我每画完一批脸谱,就一定要反复琢磨它们的不足之处,到下一次画的时候,我就会注意这些问题。”当年在面具厂工作时,双老每个月都做满100打,“因为我希望他们能从里面挑点毛病出来,这样我才能不断进步啊。你要知道,艺术是无止境的。”双起翔做的脸谱由于数量足质量高,曾被出口公司列为免检产品,当时整个工厂,只有他一人独享此项殊荣,这全是他兢兢业业用汗水换来的。
2003年,中国美术馆收藏双起翔作品772件;2006年,双起翔被认定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2014年,北京兔儿爷成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双起翔之子双彦为代表性传承人。
现在作为北京符号的兔儿爷成为了一个产业,但这看似繁荣的局面,并不是以兔儿爷为代表的北京泥彩塑的整体繁荣。双起翔老先生一生制作的作品有百种以上,现在能见到的或者被后辈、弟子传承的只是其中一部分。这种状态在许多非遗传人身上都有。双起翔先生走了,并没像很多其他老艺术家的去世形成很大声浪,更没有什么人出来说这是一个时代的终结。但我们还应该记得双起翔先生,感谢他让我们又有机会再看到兔儿爷这种可爱的小玩意儿。
又一位非遗传人走了,因为他,北京“兔儿爷”才有了今天的样子
文章插图
图文综合自:北京青年报 人民网 中国民协公众平台
编辑:陆纾文
责任编辑:李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