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暖自知是常态 冷暖自知是什么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时刻:渴望被理解,可无论你如何表达,对方始终无法体会你的心情 。
那一刻,你突然意识到,内心有太多的情绪,只有自己能懂 。
作家苏更生也曾说:“人想要表达的永远不是他所说的内容,而是渴望被理解的心情 。”
年纪越大越明白,这世上哪有什么感同身受,哪怕你们有过相似的经历,也会有不同的感受 。
所以,永远不要指望别人理解你 。
抖音上曾看过一个特别扎心的视频 。
前一天,博主去参加大学同学的葬礼,回来之后,她发了视频说,前不久才和去世的同学一起K歌,唱了刘若英的经典歌曲《后来》,如今已经天人永隔 。
葬礼上,同学被推去火化的那一刻,同学的妈妈扑向遗体,哭得撕心裂肺 。
虽然身边很多人也为之动容,但随着葬礼接近尾声,这种情绪很快就被另一种情绪替代 。
还没有出殡仪馆的地下停车场,微信同学群里就开启了热聊 。
大家热闹地聊着哪里的饭菜好吃,要去哪里聚餐,还不停地互相开着玩笑,好像这一场葬礼,与他们毫无关系 。
这让博主突然觉得很悲凉,在他们眼里,去世的那个同学,似乎还不如一顿饭重要 。
一边是去世同学的妈妈,撕心裂肺的哭泣,一边是昔日的同窗好友,热闹异常的群聊 。
怎么看都像是“你的痛苦,与我无关”的悲凉剧情 。
博主在感慨生命短暂时,更多的还是感叹人走茶凉 。
你的悲喜在别人看来,都是无关紧要的小事,像一阵风就可以吹散的尘埃,那么轻,那么不值一提 。

冷暖自知是常态 冷暖自知是什么

文章插图
记得鲁迅在书中描述过这样一个场景:
“楼下一个男人病得要死,那间隔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对面是弄孩子 。
楼上有两人狂笑,还有打牌声 。
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亲 。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 。”
世间百态众生相,认真看,看的是一面镜子,折射出自己的人生;
潦草看,看的是一场热闹,热闹完别人,热闹自己 。
于你而言,天要塌下来的大事,于别人而言,不过是天上飘雪花一样的小事;
于你而言,令你欢欣雀跃的好事,于别人而言,可能会是刺痛别人的遗憾 。
你的难过,你的悲伤,在别人那里,有时只是矫情;
你的快乐,你的喜悦,在别人那里,有可能是炫耀 。
无论快乐还是悲伤,能与人说的又有多少呢?
苦而不言,喜而不语,或许才是最好的状态 。
看过一段话:“有人住高楼,有人在深沟,有人万丈光芒,有人一身锈 。”
这世间,感同身受本就是奢望,冷暖自知才是人生常态 。
即使有人给你安慰,你也能清晰地感受到,那些安慰捉襟见肘,心里的苦与累,只有自己感受最深 。
作者林觉夏曾在文章中讲过一个故事 。
她的朋友小章,去年因为疫情,被公司变相辞退 。
这次辞退,完全出乎小章意料,毕竟他已经干了很多年,算是公司的元老 。
这让小章的心里十分郁闷 。
收拾东西准备离开的时候,他想和旁边关系比较好的同事倾诉一番 。
谁知他刚开口,那个同事就对他说:“哥们儿,我这会儿有点忙,要不咱们改天一起吃个饭你再说?”
小章听到这话,便明白了同事的意思,到嘴边的话,就这样硬生生给憋了回去 。
这还不是最惨的,最惨的是,他回到家想和妻子聊一下自己内心的苦闷,却只换来妻子的抱怨,抱怨他丢了工作,抱怨家里的一切花销,都要压在妻子一个人身上 。
无处诉说的小章,只能溜进卫生间抽了根烟,来缓解心里的苦闷 。
冷暖自知是常态 冷暖自知是什么

文章插图
想起一段真实又扎心的话:
【冷暖自知是常态 冷暖自知是什么】“这个世界上,没有人真正可以对另一个人的伤痛感同身受,你万箭穿心,你痛不欲生,也仅仅是你一个人的事,别人也许会同情,也许会嗟叹,但永远不会清楚你的伤口究竟溃烂到何种境地 。”
年轻的时候,总是倔强地直言:心事,一定要说给懂的人听 。
可越长大越发现,真正懂自己的人何其少 。
有了心事,翻遍通讯录,也很难找到一个真正懂自己的人 。
即使找到了,人家也不一定有时间和耐心听你诉苦 。
你也终会明白,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是一个孤独的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