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骨算命准么( 八 )


解释
面部气色忌讳青色,也忌讳白色 。青色一般出现在眼睛的下方,白色则经常出现在两眉的眉梢 。它们的具体情形又有差别:如果是由于心事忧烦困苦而面呈青色,那么这种青色多半既浓且厚,状如凝墨;如果是由于遇到飞来的横祸而面呈青色,那么这种青色一定轻重不均,状如浮烟;如果是由于嗜酒导致疲惫倦怠而面呈白色,那么这种白色一定势如卧羊,不久即会消散;如果是由于遭遇了大灾大难而面呈白色,那么这种白色一定惨如枯骨,充满死气 。还有青中带紫之色,如果是金形人遇到这种气色,一定能够飞黄腾达,如果是白润光泽之色,上形兼金来人面呈这种气色,也会获得富贵,这些都是特例,不在以上所论之列 。而最为不佳的,则是以下四种气色:“白色围绕眼圈,此相主丧乱;黑气额头,此相主参革;赤斑布满两颊,此相主刑狱;浅赤凝结地阁,此相主凶亡 。”以上四相,如果仅具其一,就会前程败落 。并且接连遭灾遇祸 。
《冰鉴》作者为曾国藩的存疑
当代世界出版社《冰鉴全集》的出版前言从纯技术角度对这个问题有更加清晰的梳理:“《冰鉴》,传闻为曾国藩所作,实非 。下页有毛笔刻印的《冰鉴》影印文件,末尾说,‘余家有冰鉴七篇,不著撰人姓名,宛似一子,世无刻本,恐其湮没也’,署名为‘南海吴荣光荷屋氏’ 。又题名‘香山曾大经纶阁氏书’,时间是‘道光己丑年仲春’ 。该年是公元年,时曾国藩岁,尚未科举,亦未到京岁才去 。那个时代,从写成到流传,再刻印成书,需要很长时间,显非少年曾国藩所为 。曾国藩名闻天下,是岁以后的事 。南怀瑾先生推崇曾国藩套本领,《冰鉴》是其一,但未肯定地说《冰鉴》作者是曾国藩 。本书称‘曾国藩原著’,实不妥,沿袭俗论而已 。”
然而,“曾国藩作《冰鉴》之说”为伪,曾国藩会相人却是真,他的确学习过相人之术,而且还有不少个人体会 。《清史稿?曾国藩传》载:"国藩为人威重,美须髯,目三角有棱 。每对客,注视移时不语,见者悚然,退则记其优劣,无或爽者 。"用通俗的话讲,曾国藩是那种眼光很毒的人,生人只需看上几眼,其才情品性就能掂量得不离十 。《曾国藩日记》中的几处文字,记录了他相人的一些基本原则:
咸丰八年三月至四月:“端庄厚重是贵相,谦卑含容是贵相,事有归着是贵相,心存济物是贵相 。”
咸丰九年三月初八:“夜思相人之法,定十二字,六美六恶,美者曰长、黄、昂、紧、稳、称,恶者曰村、昏、屯、动、忿、遁 。”
同治四年十一月十三日的一段日记则可视为其相人经验的总结:“因忆余昔年求观人之法,作一口诀曰:邪正看眼鼻,看嘴唇;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主意看指爪,风波看脚筋;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 。”
他的日记还大量留下了观人面相的记录,例如:咸丰八年九月十五日:“陈青云,五都肖家冲人 。先充为字号勇,在金鹅山打仗 。四年五月,在湘潭大宫殿入璞山营 。兄弟四人,居三 。眼圆而动,不甚 。言次作呕,眼似邹圣堂 。”从咸丰八年九月至咸丰九年三月的半年时间里,《曾国藩日记》中留下了一百余处这样的记录 。
在他的相术中,人的眼睛处于被观察的重要位置,日记中人物凡有面相记录,几乎就有眼睛神态动作,如“眼圆而动”、“目不妄视”、“目清而动”、“眼黄有神光”、“睛黄”、“目小”、“目深”等等 。文字极为简单,但曾国藩显然有一套分析的方法,能通过被观察者眼神的变化读懂其内心的信息 。
古代相术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其中有很多荒诞不经的比附,但也不乏言之成理的分析 。单就对“眼”的认识,不同的相书不同的流派就有很不相同的说法:
“目力多,相可学,眼无角,作事错,目下赤,休斗敌 。目定而光,志气 。黑眼端定,七十终命 。牛头虎视,富贵无比 。蜂目豺声,能事武人 。点睛近下,多隐 。目下黑枯,绝子妨夫 。目纹入耳,老有官制 。坐而斜视,所思不正 。目无光彩,望尘而拜 。点睛近上,习下劣相 。赤纹横睛,死不全身(《胆照经?目》 。
而《神相全篇?十观》则说:“眼乃心之门户,观其眼之善恶,必知心事之好歹 。其心正则眸子瞭焉,心不正则眸子眊焉 。眼视上,其心必高;眼视下,心有感思 。眼转动而不言,心有疑虑;眼斜视,而口是心非,益己,言不可听;眼正视,其人中正,无党无偏 。眼恶心必恶,眼善心必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