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苹果全球副总裁 苹果公司全球副总裁( 二 )


这个「大脑」有多大?iPhone 上有多少用户数据缓存可供机器学习调用?
对于绝大多数公司,这个大脑可能是数以 TB 级的云端数据,但对于苹果而言,只有平均 200 MB——这些大到你的声音和面部数据,小到你滑屏的轨迹与习惯,都以加密的形式存储在 iPhone 的芯片之上 。

对于用户隐私和数据的保护一直是我们最重视的工作 。
操作系统的未来
专访苹果全球副总裁 苹果公司全球副总裁

文章插图
经过 15 年的发展,iOS 系统日臻成熟,你很难想象这么一个手机操作系统,已经逐渐承担一些过去在电脑上都无法胜任的工作 。
时过境迁的是,智能手机也不再是用户唯一的智能设备 。从腕上的手表,到沙发上的 iPad、家庭娱乐中心,再辐射到无处不在的智能家居,毫无疑问,万物互联是智能化的下一步 。
这意味着,在不同场景下,用户会不停地在设备之间流转,这也意味着开发者需要针对不同的终端适配不同的 app 。
一如当年 iPhoneOS 脱胎于 Mac OS X,iOS 如今也桃李满天下,分化出 iPadOS、watchOS、HomeOS 等五大操作系统,而业界巨头的另一种做法则是,试图用一套系统打通万物互联,比如华为的鸿蒙和 Google 的 Fuchsia 。
专访苹果全球副总裁 苹果公司全球副总裁

文章插图
对于这两种思路,Bob 的态度是「连续性很重要,但不能因为连续性,牺牲掉这些设备独特的体验 。」
他以 iPad 和 Mac 举例:
很多人会问:为什么 iPad 不干脆和 Mac 共用一个操作系统?但如果深入的去思考这两个设备,会发现它们的体验是完全不同的:iPad 从一开始设计,手指就是主要的交互方式,它是一款触控优先的设备 。当然,随着时间推移,它也延展了一些其他能力,比如键盘和光标,但即便有光标,你也发现这个光标也是基于触控的环境里的 。而 macOS 则是围绕键盘和鼠标的交互界面去设计的 。
Bob 表示,苹果所有的操作系统共享了许多框架和组件,因此充分地保障了设备之间的互通性,这是一种平衡 。
比如通用剪贴板,你可以在 iPhone 上复制,在 Mac 上粘贴,你可以用 AirDrop 在两个设备间共享 。
软件、硬件和服务苹果的江湖地位,往往被过分地归功于 iOS 和 App Store 生态的老本 。
可以试着思考一下:上一次你觉得苹果产品好用的时候,究竟是什么造就的?
是按下快门后毫无迟滞的快感?是 AirPods 开盖后屏幕弹窗的优雅?是视频聊天时自动居中的智能?
你看到的是界面,但背后是软件、硬件和芯片的通力配合 。
其实这 15 年,我们一直不变的理念,那就是软件、硬件和服务的结合 。从 iPhone 初代的多点触控,一路发展到今天的 Apple Silicon 。」
Bob 把这种结合的理念称为——Holistic 。
他认为 iPhone 13 Pro 的影像能力就是最好的体现,每一张照片背后,都是计算摄影的功劳,是感光元件、ISP、算法,甚至机器学习的配合与协同 。
这件事并不容易,编程语言向高级化发展,使得软件工程师并不像早年计算器科学家那样,同时掌握底层硬件物理特性和工作原理 。
专访苹果全球副总裁 苹果公司全球副总裁

文章插图
2019 年苹果高级副总裁菲尔·席勒曾在专访透露,芯片的研发周期大约在 2-3 年,涉及多个团队,这期间架构工程师要同数目庞大的软件和硬件人员共同协作 。
比如说摄像头经常会调用 GPU 。芯片部门设计的 GPU 可以告诉相机部门如何把它用到最好,而相机部门的需求也会指导 GPU 未来的发展 。
在讲软硬结合的时候,一个广为人知的例子是,iPhone 初代发布会上乔布斯引用科学家 Alan Kay 的一句话:
对软件极度较真的人,应该生产自己的硬件 。(People who are really serious about software should make their own hardware.)
往前看,这句话可以视为对于 iTunes Phone 滑铁卢的反思——苹果曾与摩托罗拉合作过 ROKR E1 音乐手机,乔布斯对其体验极度不满 。
专访苹果全球副总裁 苹果公司全球副总裁

文章插图
而放在今天回味,它更像是为 Apple 自研芯片埋下的伏笔 。
但事实上,Holistic 的基因可以至少可以追溯到下面乔布斯的一段影像资料,你甚至很难想象这是来自一段 42 年前的洞察:
软件和硬件的结合正在变得更加彻底…昨天的软件就是今天的硬件 。这两个东西正在融合 。它们之间的界线正在变得越来越细 。我们需要做的众多事情之一就是以预测几年后的趋势;尝试就不同科技领域的融合做一些假设和明白客户对高端工具的需求的方式来找到两者的交叉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