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人文历史TB]中国吃鸭地图:活着游过长江又如何,结局都一样( 三 )


八宝鸭的制作过程极为繁复 , 在鸭脖子上开一小口 , 把气管、食管捋出来 , 捋出颈骨之后剪断 , 剃掉锁骨之后 , 剃掉胸腔骨 , 将鸭翅膀的筋肉骨慢慢分开 , 用小刀将背骨连接处断开 , 随后要剔好洗净 , 码味加点盐、胡椒粉、花椒、料酒、姜片和葱 , 搅拌均匀 , 腌制半小时 , 糯米、青豆、栗子、莲子、红枣、玉米、腊肉、香菇等切成豌豆大的丁 , 汆水 , 放入胡椒粉、少许白糖、盐、几滴花椒油搅拌均匀 , 再把这八宝料灌入鸭腹 , 用针固定鸭头 , 麻绳绑在鸭身上 , 鸭子成葫芦形状 , 再放入水中煮 , 定型上色 , 捞起后入蒸箱蒸制一个半小时 。 从蒸箱中拿出来还不算完 , 还要在鸭皮上戳几下 , 浇上热油 。 经过这样复杂的工序后 , 一道八宝鸭才算制成 。 棕红色的鸭子引得食客食欲大增 , 鸭肉酥烂 , 腴香浓溢 , 汁浓味鲜 。 如此复杂的工艺 , 充分体现了苏沪地区“食不厌精”的特色 。 八宝鸭 , 又叫八宝葫芦鸭 , 既是说鸭形成葫芦状 , 也寓意“福禄” , 在大饱口福的同时也讨了好口彩 。
[国家人文历史TB]中国吃鸭地图:活着游过长江又如何,结局都一样
本文插图
八宝鸭 , 可以看出鸭腹中有多种食材
再往南 , 在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泉州 , 流行吃姜母鸭 。 与八宝鸭不同 , 八宝鸭是从民间传入宫廷 , 而相传姜母鸭是从宫廷传入民间 。 一说是《中国药谱》及《汉方药典》两书所载 , 姜母鸭原系一道宫廷御膳 , 相传为商代名医吴仲所创 , 后来流传至民间 , 遂成为一款名菜 。 另一说则与汉成帝有关:汉成帝刘骜即位时 , 身体羸弱 , 又偏偏沉溺于后宫之中 , 日渐疏远皇后许氏 。 许氏为了抓住汉成帝的心 , 首先琢磨如何抓住他的胃 , 她请来一位闽南御厨 , 为刘骜烹制了一道滋补汤肴 , 刘骜吃后赞不绝口 , 但不光没有宠幸皇后 , 反而将这位御厨带到了班婕妤那里 , 好方便他享用这道菜 , 班婕妤谨守礼教 , 知道这种局面另皇后难堪 , 就自己学会了这道菜 , 把御厨还给了皇后 , 后宫妃嫔得知皇帝好这口 , 纷纷学习 , 这道菜后来逐渐流入民间 。
一道正宗姜母鸭 , 选番鸭为原材料 , 先腌制 , 再将整只鸭和姜母 (老姜姜中) 盛到陶土砂锅中 , 把砂锅埋入敞口铁锅里的沙堆中加热 , 或者直接置于炉火上 , 在锅中经过煮、炸、烧、熏、煲、焖等烹制过程 , 吃前剪成小块 。 闽台一带的人们格外喜爱在秋冬季节进补姜母鸭 , 汤头鲜甜 , 鸭肉酥嫩 , 寒气得到缓解 , 是讲究食补的中国人一项极为有创造性的发明 。
[国家人文历史TB]中国吃鸭地图:活着游过长江又如何,结局都一样
本文插图
姜母鸭
当我们把视线稍稍向西移动 , 会发现江西和湖南一带也有各自的吃鸭方法 。 江西人爱吃莲花血鸭 , 特别是萍乡一带 。 制作莲花血鸭有个秘诀:将鸭血滴入本地糯米酿制的米酒 , 用筷子搅匀防止凝固 , 备用 。 鸭子剁成非常小的碎块 , 这样在吃的时候能把骨头也吞掉;准备七八两鲜红辣椒 。 制作过程并不麻烦 , 用茶油翻炒鸭子 , 再倒入米酒、辣椒等调料 , 再加水焖 , 在起锅前把鸭血倒入 , 迅速翻炒 , 让鸭血充分腌在鸭肉上 , 即可出锅 。 江西莲花血鸭 , 如今已成为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 可见江西人对它的爱有多深 。
[国家人文历史TB]中国吃鸭地图:活着游过长江又如何,结局都一样
本文插图
江西莲花血鸭 , 以辣味特色
[国家人文历史TB]中国吃鸭地图:活着游过长江又如何,结局都一样
本文插图
啤酒鸭在江西也很流行
在环洞庭湖的湖南常德流行吃酱板鸭 , 选用的鸭子也是洞庭湖区的湖鸭 。 常德酱板鸭的配料多选用中药材:白果、桂圆、陈皮、良姜等三十多种药材 。 至于做法 , 前面的步骤也主要是洗净、擦盐、腌制 , 但多了一步 , 那就是撑板成型——这也是板鸭之“板”的由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