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朱标死前一年: 背生恶疮疼痛难忍, 朱元璋难辞其咎, 死前仍为父分忧

洪武二十三年六月 , 东宫寝殿里 , 传来一声声痛苦的呻吟号叫 , 这是皇太子朱标的叫声 。
【历史故事】朱标死前一年: 背生恶疮疼痛难忍, 朱元璋难辞其咎, 死前仍为父分忧】谁也想不到 , 向来温和慈善如菩萨一般的太子 , 竟然得了这种恶症 。
这病来得很急 , 事先没有任何征兆 。 只知道皇太子忙活完李善长谋反案的善后处置工作后 , 就病了 。
【历史故事】朱标死前一年: 背生恶疮疼痛难忍, 朱元璋难辞其咎, 死前仍为父分忧
文章图片
这病浑身发热 , 后背上生出大面积的脓包 , 红肿多汁 , 又痒又痛 , 钻心刺骨 。
经太医诊断 , 朱标得的病是背疮 , 现代医学认为这是一种细菌感染的炎症 。
这种病在古代也算常见病 , 但难治愈 , 严重者会致命 。
历史上有许多名人都是死于这种病 , 像是秦末的范增、三国的刘表和曹休、唐朝的孟浩然 , 临近点的 , 几年前 , 中山王徐达亦是得了这种病死的 。
只是朱标既不像徐达长年带兵打仗 , 有感染风险 , 又不是生活在流行病多发的战乱年代 , 他堂堂皇太子 , 锦衣玉食 , 又不乱吃东西 , 怎么会生出如此恶症?
朱标觉得 , 可能是报应吧!
近一个月以来 , 朱元璋将十年前的胡惟庸案升级为谋反案 , 将韩国公李善长、吉安侯陆仲亨、延安侯唐胜宗、平凉侯费聚、南雄侯赵庸、荥阳侯郑遇春、宜春侯黄彬、河南侯陆聚、还有已故的营阳侯杨璟、济宁侯顾时等一众开国功臣全部牵连进去 , 满门抄斩 。
前前后后株连的已经有3万余人 , 到底是杀孽太重了 。
尽管 , 朱标知道朱元璋的良苦用心 , 这些勋臣平日里嚣张跋扈 , 目无法纪 , 结党横行 。 尤其是李善长致仕多年 , 仍然能在朝中施加影响 , 危害皇权 。
为了剪除这些“荆条之刺” , 朱元璋只能用谋反的罪名 , 破解免死铁券的承诺 , 才能杀掉他们 , 好留给太子一个安稳江山 。
【历史故事】朱标死前一年: 背生恶疮疼痛难忍, 朱元璋难辞其咎, 死前仍为父分忧
文章图片
但朱标并不能认同朱元璋的做法 , 这些勋贵家族里的妻儿老小又有何辜 , 还有嫁到李善长和陆仲亨家的两个妹妹 , 她们的终身幸福就这样给断送了 。
朱标根本无法向两个妹妹解释 , 为何一夜之间就落得个家破人亡 , 迁移异乡 。
中医《灵枢经》里 , 有言 , “六腑不和则留为痈” , 人的内在情绪会导致六腑不和 , 痈是疮的一种 , 皆属于壅滞产生的疾病 。
所以朱标的背疮很大程度上是他内心的郁闷无处排解 , 而导致的身体机能下降 , 感染病菌所致 。
是憋出来的病 。
这种郁结可不是短期能形成的 , 事实上自从朱标做了太子 , 他就一直很憋屈 。
这憋屈还源自于朱元璋对儿子的爱 。
朱元璋小时候没读过书 , 全靠后天努力 , 边打天下边学习 , 因此他太知道读书的重要性 。
所以朱元璋给儿子们安排的学习教育资源都是最好的 , 尤其是朱标 , 六岁就跟着当代大儒宋濂启蒙学习 。
十几年的师徒影响 , 加上朱标本身就是一个善良温和的性格 , 使朱标身上养成了集仁慈、友善、孝亲、爱人等诸多美好的品德 。
【历史故事】朱标死前一年: 背生恶疮疼痛难忍, 朱元璋难辞其咎, 死前仍为父分忧
文章图片
这些让朱元璋都非常满意 , 唯独遗憾的是朱标身上缺乏帝王该有的杀伐果决 。
一开始朱元璋并不担心 , 觉得让儿子跟着自己处理政务 , 手把手传授浸染 , 总会有几分自己的样子 。
但让朱元璋没想到的是 , 一个人的性格一旦养成真的很难改变 , 不仅徒劳无功 , 反而让父子间的矛盾越来越深 。
【历史故事】朱标死前一年: 背生恶疮疼痛难忍, 朱元璋难辞其咎, 死前仍为父分忧
文章图片
父亲担心儿子太过软弱 , 儿子认为父亲杀伐太重 。
父亲改变不了儿子 , 同样 , 儿子也劝谏不了父亲 。
洪武十三年 , 胡惟庸案刚爆发时 , 早已归乡致仕的宋濂因儿孙犯案遭到株连 , 70岁的老头被朱元璋从金华抓来 , 处死 。
那可是陪伴朱标十几年的老师 , 朱标跑到朱元璋面前苦苦哀求 , 免老师一死 , 可换来的却是朱元璋的一句 , 等你做皇帝时再去赦免他吧 。
当时的朱标既痛苦又无助 , 一时想不开 , 竟只身跳进御河轻生 。
这一番折腾 , 加上马皇后的劝解 , 才令朱元璋答应免去宋濂一死 。
这事之后 , 朱元璋尝试过与朱标沟通 , 他对朱标说 , 他杀的这些人都是荆条上的刺 , 他现在把刺拔光 , 将来留给你一根光滑不扎手的荆条不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