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为什么写死了杨康 金庸写杨康的用意


金庸为什么写死了杨康 金庸写杨康的用意

文章插图
今天想说一说金庸小说里的杨康 。
金庸的小说《射雕英雄传》里 , 金庸老先生塑造了一个小说人物叫杨康 , 他本来是杨铁心的儿子 , 在遇到事故后 , 还没有出生 , 便被金国的完颜王爷掠到了北方 , 杨康出生后 , 母亲做了王妃 , 小杨康也就自然当成了小王爷 , 还得到老王爷的喜欢 。后来 , 杨铁心找到了杨康 , 杨康才知道自己的身份是杨家将之后 , 不但没有认祖归宗 , 还是依然选择了做金国的小王爷 , 在与中原武林人物的争斗中 , 做了很多对不起汉人的坏事 , 随着坏事的越做越多 , 杨康神经几乎疯癫了 , 最后在被中原人的鄙视中死去了 。后来又有一部小说有了一个小说人物叫杨过 , 是杨康的儿子 , 杨过在小的时候还生活在了杨康的阴影之下 。
在中国人的观念里 , 人们还是比较用血缘来定义人的特性的 , 比如谚语就有龙生龙凤生凤 , 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等 , 老子英雄儿好汉 , 在评书里 , 正面人物的儿子都是好的 , 反面人物的儿子也是坏的 , 杨七郎的遗腹子当知道了自己是杨家之后的事情后 , 马上认祖归宗成为爱国忠臣 , 杨四郎杨八郎的儿子虽然是辽国的公主所生 , 但因为有杨家的血统 , 也会成为忠于大宋的臣子 。这些事情虽然是评书里的情节和凭空塑造的人物 , 但是塑造这些人物编写这些情节的是实实在在的人 , 他们这样写评书 , 并且受到大多数人的欢迎 , 就是因为符合了中国人的传统观念 。
金庸老先生这样写杨康 , 当然是准确地把握了大多数中国人的传统观念 , 要不然这些小说受到那么多人的欢迎嘛 。金庸在小说中没有把杨康写成了认祖归宗 , 这与中国人传统观点相矛盾的 , 杨家之后 , 忠臣的血脉 , 是不能背叛中原的 , 否则就是认贼做父 , 这是大逆不道 , 所以金庸老先生是把这个人物当成一号反面来写的 , 最后神经错乱而惨死 , 是迎合了大多数人的思想 , 这个人物必须写死 , 并且还要死得很惨 , 金庸老先生写小说 , 是坚持了自己的站在汉人中原政权为正统的立场上 , 写了这部小说 , 塑造这么一个反面人物 。
实际上 , 血缘这个东西虽然是客观存在的 , 但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 中国人喜欢讲血缘论 , 还将血缘论掺杂阶级立场 , 但血缘能不能影响一个人的性格 , 我想大家都会有答案 。一个人的性格的形成 , 更多的是受环境的影响 , 受其生活的周围的人的影响 , 小孩子的性格的形成更多的是受把他养大的人的影响 。
金庸先生之所以伟大 , 之所以写出来的小说能畅销 , 就在于金庸有着实际的生活经验 , 按照小说的情节来推断 , 杨康生活在金国王爷的府里 , 母亲是王爷最受的王妃 , 师傅丘处机虽然知道他的血统是汉人 , 但是没有告诉他 , 只是把他当成了比试武功的工具 , 没有教育他应该像他的血缘上辈人那样忠君爱国 , 站在中原汉人政权这一边 , 所以杨康虽然知道了自己的身份 , 还是选择了继续做小王爷 , 这也充分说明了 , 人是有感情的高级生物 , 不是一个电脑 , 你突然给他换一个系统 , 他就立马变成另一个人 。
金庸没有在小说的情节设定中让杨康认祖归宗 , 这是把杨康当成一个活生生的人来写的 , 杨康很难抛弃自己小王爷的生活 , 立马换成另一个人 , 认一个街头卖艺的落魄之人当爹 。在现在实际中 , 有跟踪寻找丢失儿童案件的采访人员说 , 在他采访的实际案例中 , 被找到的拐卖丢失儿童在养父母和亲生父母的选择中 , 无一不例外的是选择有钱的一方 , 大多数还是选择跟随养父母生活 , 这里面隐含的现实是遗失孩子的亲生父母在找寻儿子的艰苦痛苦中 , 大多数日子过得很落魄 , 经济条件十分不理想 。
上面这个事实是采访人员说的 , 我想说的是 , 人是有思想的 , 人的性格不是凭空生成的 , 血缘对性格的影响作用不会太大 , 遗失的孩子不愿意因为血缘就换父母 , 这是有现实基础的 。
金庸为什么写死了杨康 金庸写杨康的用意

文章插图
在金庸的另一部小说《天龙八部》中 , 也有一个遗失了孩子 , 叫乔峰 , 他是契丹人的孩子 , 因为事故 , 流落到了汉人家庭中被养大 , 在他成长的过程中 , 是受到中原武林的英雄人物教授武功和做人 , 所以他长大后成了汉人帮派中的大英雄 , 还是站在汉人的立场上反对契丹入侵中原的英雄 , 在小说曲折的情节中 , 乔峰知道了自己的血缘关系 , 最后也认祖归宗了 , 但是他到了北方自己族人那里 , 也并不能融入他们的族人中 , 最后也是以悲壮的情节死去了 。可见遗失的孩子即使回到了自己的亲生父母那里 , 也很难摆脱原来的家庭 , 做不到像电脑那样立马换上另外一套软件系统 , 所有硬件就能做另一番事情 。
在另一部评书《说岳全传》中 , 也有一个遗失的孩子叫陆文龙 , 亲生父母被金兵杀害后 , 被奶娘抱着掠夺到了北方金国 , 被金国人收养并培养成了金国人的战将 , 跟随金人与汉人交战为敌 。如何让这样的人物认祖归宗呢?小说写了一个叫王佐的人 , 自愿去说服陆文龙 , 让其认祖归宗 , 代价是自己砍去了一只胳膊 , 用几个月的时间给陆文龙讲经论道 , 相当于说 , 成功的给陆文龙换了一套软件系统 , 最后成功的认祖归宗 , 并且还帮助了中原军队攻打自己血缘父母的仇人军队 。
【金庸为什么写死了杨康 金庸写杨康的用意】我说陆文龙的这个评书故事 , 应该是一个成功找回遗失儿童的例子 。我举这个例子想说的是 , 丢失孩子的落脚地是找到了 , 让其回到有血缘的家 , 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 孩子不是物件 , 找到了帖上另一个标签 , 就马上换成另一个人 。丢失孩子的亲生父母因为大意丢了孩子 , 代价就是几十年或者十几年寻找孩子的艰辛 , 最后侥幸找到了丢失孩子的落脚点 , 这还不是事件的剧终 , 如何让孩子成功回家 , 要做什么事情 , 不能再大意 , 否则还有可能付出另一个代价 。在这样的事件中 , 无论哪一方都是悲痛的 , 有一些无关人员不要像逐臭的蚊蝇瞎起哄 , 甚至吃起来带着人血馒头的流量 。
金庸为什么写死了杨康 金庸写杨康的用意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