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中国古代军队吃什么?锅盔真是秦军的军粮吗?不!那是唐朝的发明

打仗打的是后勤 , 完善有力的后勤保障是军队决胜疆场的最坚强后盾 。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 中国古人在战争中尤其重视粮食的及时充分补给 。 如今的军队单兵口粮已经是工业化生产的高科技产品 , 储存、携带、食用都非常方便 , 而且营养均衡 , 能够为士兵提供充足的能量 。 那么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 , 又是以什么充做军粮的呢?
【爱历史】中国古代军队吃什么?锅盔真是秦军的军粮吗?不!那是唐朝的发明
文章图片
在我国古代 , 军队在没有战事的情况下 , 或者在行军途中敌情不紧急时 , 那么军队的食物与同时代百姓的食物基本相同 , 烹饪方式也相同 , 也需要埋锅造饭 , 夷陵之战中 , 孙膑就是用增兵减灶的办法迷惑庞涓 , 可见那时用锅灶煮饭是军队里的常态 。
先秦时期 , 由于当时大米主要在南方种植 , 而南方那时人口稀少 , 稻米耕种面积有限 , 所以产出不多 , 不可能供应北方 。 虽然中原地区也能种植水稻 , 但限于自然环境 , 产量很低 , 所以那时中原的稻米是很珍贵的 。 《论语》中 , 孔子的学生“宰我”觉得为父母服丧不必三年 , 一年就可以了 。 孔子就问他:服丧不到三年就吃稻米、穿锦衣 , 你心安吗?“宰我”有点缺心眼 , 随口答了句“安” 。 结果孔子大为不满 , 指责他“不仁” 。 可见吃稻米与穿锦衣一样是高级享受 , 所以数量稀少的稻米是不可能用作军粮的 。
【爱历史】中国古代军队吃什么?锅盔真是秦军的军粮吗?不!那是唐朝的发明】先秦时期 , 中国已经有了小麦 , 考古研究表明 , 小麦在4500年前就引入中国了 , 春秋战国时期 , 中原也已种植小麦 , 周代的《礼记·月令》中有天子亲自“祈麦实、劝种麦”的记载 , 但是当时“石转盘磨”技术可能还没有出现 , 即使出现了 , 这种技术也还没有成熟和普及 , 所以也无法磨大量制面粉 。 虽然有鲁班发明“硙”也即石磨的传说 , 但我国迄今所发现的最早的石磨实物是1968年在河北保定市满城汉墓中出土的一架铜、石复合磨 , 距今约2100年 。
【爱历史】中国古代军队吃什么?锅盔真是秦军的军粮吗?不!那是唐朝的发明
文章图片
满城石磨
所以先秦的人们食用小麦不是吃面粉 , 而是“粒食” , 即连着麦壳煮食 , 这种麦饭的口感很差 , 一粒粒硬邦邦的进食很困难 。 所以麦在先秦时期并非主食 。 《尔雅翼》中说:“麦者 , 接绝续乏之谷 。 方夏之时 , 旧谷已绝 , 新谷未登 , 民于此时乏食 , 而麦最先熟 , 故以为重 。 ”意思就是麦子只能在青黄不接时作为替代食物 , 所以当时的军队里也不可能大规模提供面食 。
当时最适合用作军粮的是粟 , 因为粟耐旱 , 产量稳定 , 据史料记载 , 先秦时期一个五口之家耕种百亩农田 , 每年可产粟米95石 , 除自己食用外 , 还能盈余有45石 , 战国时期1斤稻米能换2.5斤粟 , 所以粟的产量大 , 价格低廉 , 可以大规模提供给军队 。
与稻米相比 , 粟还具有易于保存的特点 。 其保质期长达九年 , 而大米的保质期只有五年 , 唐朝时 , 曾在原来隋朝的库房中发现已经贮存几十年的粟米 , 却仍然可以食用 。
在军队里 , 除了士兵要吃饭外 , 还有大量战马也要补充粮食 , 因为战马只吃牧草无法保证充沛的体力 , 还必须适量补充精饲料 。 可是马的食量远大于人 , 据《盐铁论》的记载:“一马伏枥 , 当中家六口之食…… 。 ”一匹战马就要吃掉至少六人的口粮 , 而粟因其量大价低 , 很适合作为喂马的谷物 , 因此粟在军营中成了人马共食的粮秣 。
粟不仅有足够的产量来支持对军队的供给 , 其热量也能保证补充军人的体力消耗 。 据史料记载 , 秦军每日提供两餐 , 士兵在高强度行军或战斗时 , 早饭有半斗粟米 , 晚饭能得到三分之一斗 , 共1125克粟米 。 平时训练或站岗时 , 早晚各三分之一斗小米 , 共900克粟米 。 这个数量看起来很大 , 但当时士兵很少有副食摄入 , 现代科学表明 , 在只补充粟米的情况下 , 一个体重65公斤的士兵 , 至少需要700克以上的粟米才能不饿肚子 。
由于粟所具有的优势 , 从先秦到初唐 , 在长达千余年的时间里 , 一直都是军队最主要的军粮 。
在军中 , 粟主要是以米糊的方式食用的 , 伙夫会将粟和野菜、豆类 , 或者偶尔会有的肉类混在一起煮成稠粥 。
军队在作战时 , 是无法煮粥的 , 只能食用单兵随身携带的干粮或可以速食的军粮 。
据传说 , 如今陕西的美食锅盔 , 当年就是秦军的干粮 。 锅盔用小麦面粉和水搅拌 , 揉成面团 , 待发酵后用擀面杖擀成大圆饼 , 然后在铁锅上用文火慢慢烙干水分、即使在夏季 , 也可以存放10天半个月不会变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