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在这三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十分敏感,自卑到了骨子里

都说和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 , 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 童年时期的经历会影响我们的三观与人格塑造 , 甚至改变今后的人生轨迹 。
一个人可以拥有多种多样的情绪 , 但这些情绪并不一定都是积极向上的 。
实际上我们还会因为各种各样的意外情况 , 出现恐惧、悲伤、不安、焦虑等负面情绪 。 大部分人都体验过自卑这种情绪 , 它常常诞生于相互比较的过程中 。 人们在比较后会感到自卑 , 从而低估自己 。
童年在这三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十分敏感,自卑到了骨子里
文章图片
这其实是一种比较正常的心理状态 , 但因此衍生出的自卑情结却会使我们深受其扰 。 自卑情结是由是阿德勒心理流派的创始人安德尔提出的 , 他将自卑这种情绪分为原生自卑和次生自卑两种 。
如果一个人始终无法分清原生自卑和次生自卑 , 就容易出现自卑情结 。 这些人长大后容易感到羞耻 , 对身边的环境充满不安 。 而那些拥有自卑情结的人 , 往往在童年时期经历过下面这三件事情 。
不当的家庭教育
阿德勒在自己的作品《个体心理学的实践与理论》中提出 , 原生自卑在孩童时期诞生 , 这种自卑主要形成于不当的家庭教育中 。
童年在这三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十分敏感,自卑到了骨子里
文章图片
这些孩子的父母总是喜欢不停打击或贬低自己的孩子 , 认为孩子是一无是处的 。
同时他们也会不断放大孩子身上的缺点 , 将自己的孩子与其他人家的孩子进行比较 。 在这种家庭环境中成长 , 孩子会在童年时期过早的产生自卑感 , 认为自己处处都比不上别人 。 处于人群中时 , 他们也常常会感到自己十分弱小 , 无法独自完成某些重要的事情 。
童年在这三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十分敏感,自卑到了骨子里】在刚刚进入学校学习时 , 这类孩子总是会觉得十分痛苦 。 因为他们总是十分无助 , 习惯性依赖身边的其他人 。 学校中的学生和他们年龄相仿 , 这让他们始终无法正常融入到群体当中 , 也无法在陌生的环境中找到可以让自己依赖的人 。
童年在这三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十分敏感,自卑到了骨子里
文章图片
为了克服带给自己痛苦的自卑感 , 这些孩子学会为自己构建出一个虚拟的目标 , 例如将来自己要做一个奉献者 。
很多拥有原生自卑情结的孩子 , 长大后都会选择做一些可以帮助别人的工作 , 像老师、医生或是志愿者等成就感较强的工作 。
在拯救我帮助他人的过程中 , 他们可以重拾自我的信心 , 从中获得成就感与力量感 , 实现自我价值的认同 。 借助这份工作 , 他们也可以有一定的底气与那个原生家庭阶段弱小的自己相抗衡 。
童年在这三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十分敏感,自卑到了骨子里
文章图片
贫困的家庭环境
从现有的数据来看 , 那些从小生活在贫困家庭的孩子 , 更容易产生自卑的情节 。 因为从小过着清贫艰苦的生活 , 这些孩子的心理过早成熟 , 在很小的时候就要表现得比同龄人更加懂事 。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
因为家庭条件受限 , 这些孩子对金钱表现得十分敏感 。 即使长大后 , 他们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赚取更多的钱财 , 但那种刻在骨子里的羞耻感和脆弱感却无法轻易忘却 。 很多孩子即使拥有了一定数量的金钱 , 也不敢轻易改变自己的消费习惯 。
童年在这三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十分敏感,自卑到了骨子里
文章图片
他们害怕再次过上从前那样清贫的生活 , 甚至在潜意识中认为自己使用金钱享受人生是错误的 。
即使他们的生活已经非常富裕 , 也不敢真正支配自己赚来的金钱 。 这些人的储蓄观念很强 , 会习惯性的储存大量财富 。
看着账户中存款金额不断增长 , 会让他们产生幸福感与成就感 。 当然有时这些孩子也会走向另一个极端 。
因为从小家庭条件不好 , 他们总是需要不断压抑自己心中的消费欲望 。 一旦长大后拥有自食其力的能力 , 他们就会大肆挥霍赚来的金钱 。
童年在这三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十分敏感,自卑到了骨子里
文章图片
我们常常说这种消费习惯是报复性消费 , 这些人并不是真的需要这些物品 , 他们只是在不断补偿自己的童年 。 实际上这是童年自卑心理的一种不健康的延续 , 这种毫无节制的挥霍 , 对自己和家人来说也是一种伤害 。
慢于同龄人的生长速度
身体上的缺陷也会让孩子产生自卑的心理 。 很多孩子都害怕自己发育缓慢 , 随着年龄的增长 , 慢慢变得比同龄人更加矮小 , 或是学习能力越来越差 。 这些成长速度较慢的学生 , 更容易受到身边同学的嘲笑 , 甚至家长或好朋友也会在无意识中打击他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