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从西周同姓诸侯国看周王室的宗族分化( 二 )


(四)南宫氏和曾国
近期公布的出土于随州曾国墓地的一件青铜器《嬭加编钟》铭文曰“文王之孙 , 穆之元子” , 这句话用来称赞曾国的初封始祖 , 也不经意间道出了曾国家族和周王室的关系 。 笔者曾经分析过“文王之孙 , 穆之元子”这句话 , 指出“文王之孙”讲述的便是作为小宗的南宫氏分立之时的情况:南宫氏分立的时候 , 周王室的大宗宗长为文王 , 于是小宗南宫氏就以周文王为崇拜的先祖 , 周王室大宗则由武王作为文王的继嗣 。 这句话也透露出南宫氏的始祖应该是文王的某位庶子 。 在西周早期 , 南宫氏从周王族独立出去之后 , 很快就又被王室分封到曾地 , 是为曾侯 。
【爱历史】从西周同姓诸侯国看周王室的宗族分化
文章图片
但与此同时 , 原来的南宫氏的大宗仍旧在宗周王畿地区世代为王朝卿士 。 这与召公被分封在燕而召公家族仍服侍王室的情况相同 。
(五)单氏和应国
应国是西周初年的重要封国 , 《诗经大雅大明》载:“媚兹一人 , 应侯顺德 。 永言孝思 , 昭哉嗣服!”其中提到的“应侯”就是被分封在今日河南平顶山市的应国国君① 。 据《元和姓篡》记载 , 单氏始祖是周成王之子 , 而郑桥《通志》则载“成王封蔑于单邑” , 两种说法存在矛盾 。 学者很早就提到“古人传说单为成王幼子臻所封是不正确的” , 后来不少学者对此作了讨论 。
最近王晖先生对这个问题作了比较详细的讨论 , 他根据山西杨家村窖藏出土的《速盘》铭文“夹绍文王武王”一语指出 , 《通志》的说法相对更为合理 , 也即“周成王只是单氏始祖的分封者” , 王先生还认为单氏始祖“应为武王之庶长子” 。 陕西眉县杨家村青铜器窖藏被认为埋藏的是单氏家族的器物 , 从中出土的《速盘》铭文记载了单氏家族和西周王世的对应关系 , 从铭文内容可知 , 西周时期的单氏已经是一个分支复杂的庞大家族 。 到了西周末年 , 宗周覆灭 , 单氏随王室东迁 , 《左传》中还保留了一些单氏世代服务于王室的记载 。
【爱历史】从西周同姓诸侯国看周王室的宗族分化
文章图片
二、血缘与宗法基础上的西周王朝政治架构
由上可知 , 西周早期王室同姓诸侯国很少是王室的直接分支 , 常见的情况是 , 周王室从已有王室支族中选取合适人选 , 派遣到侯国的封地另立新宗 。 这意味着大量从王室分化的姬姓宗族通常可以直接在王畿获得采邑 , 只有很少被任命为“侯”并被派遣到远离王畿地区的地方封国 。 于是一旦开始探索被分封至地方诸侯国的姬姓家族谱系 , 就会看到 , 这些诸侯国在血缘关系上可以直接追溯到此前早已从周王室独立出来的王族分支 , 例如周公和召公的家族 , 及南宫、单氏、毕氏这类在西周历史上扮演重要角色的世家大族 。
就西周时期的王朝政治结构而言 , 如果说周王室是王朝政治结构的主干 , 那么从周王室分化出来的同姓宗族像是这个王朝体制的不可或缺的枝干 。 王晖先生曾依据西周金文中的材料 , 提出一种关于宗族分化问题的看法 , 他认为大宗的王室、公室或卿大夫宗室的一、二代王子王孙或公子公孙不会从王族或公族分化出去 , 而总是到了王孙之子或公孙之子那一辈才逐渐分化出王族或公族 。
【爱历史】从西周同姓诸侯国看周王室的宗族分化
文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