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没有天气预报的古代,人们是怎么预测天气的?

【爱历史】没有天气预报的古代,人们是怎么预测天气的?
文章图片
自从西周建国之后 , 古代中国便进入了以小农经济为核心的生产模式 , 并将这一模式一直延续到了清代 , 这令中国逐渐成长为了世界上最重要的农业大国之一 。
在这种经济体制下 , 百姓的生活水平和庄稼的收成 , 几乎是完全绑定的 , 因此古人对于农耕非常重视 , 并进行了大量的相关研究 。
【爱历史】没有天气预报的古代,人们是怎么预测天气的?
文章图片
▲稻田
在耕作的过程中 , 能否预知天气 , 对于古人耕种是最重要的 , 当时他们虽然没有气象卫星 , 但是凭借着劳动中积累的经验 , 古人们还是总结出了一套相对可靠的天气预报方法 , 为耕种的顺利开展 , 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
一、古人看云辨别天气
古人们在预测天气时 , 往往会选择一些参照物 , 在最早的时候 , 人们会通过观察太阳和月亮的变化来预测近期的天气 。
这主要是因为在宗教思想的影响下 , 古人认为日月是神明的代表 , 其变化体现了超自然力量的意志 , 因此可以用来预测天气 。
【爱历史】没有天气预报的古代,人们是怎么预测天气的?
文章图片
▲表现史前宗教活动的壁画
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 , 古人总结出了一套以日月为参考的天气预报理论 , 其中通过日晕和月晕来判断天气的方法 , 至今依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但太阳和月亮的变化 , 并不经常出现 , 因此这种天气预报方式并不稳定 。
后来古人在生产实践中发现 , 通过观察云彩的变化也能够准确预测后面几天的天气 , 云彩也开始取代日月 , 成为了中国古代气象预测理论的主角 。
在西周时期就有了“上天同云 , 雨雪雰雰”的说法 , 即如果出现了层状云 , 就会出现雨雪 , 这一理论也得到了当代气象学的证实 。
【爱历史】没有天气预报的古代,人们是怎么预测天气的?
文章图片
▲天空中的积雨云
随着时代的发展 , 古人依据云朵形状来判断天气的理论 , 也越来越完善 , 在《易飞候》一书中就有比较完整的论述:
凡候雨 , 以晦朔弦望云汉四塞者皆当雨 。 如斗牛彘当雨暴 , 有异云如水牛 , 不三日大雨……雨征苍黑 , 云细如杼轴 , 蔽日、月 , 五日必雨 , 云如两人提鼓持桴 , 皆为暴雨 。
这段话中将积云、层云和卷云的形态描述得十分生动 , 关于这些云对于次日天气影响的结论也十分准确 , 而这些理论的产生也为古代农民的劳作 , 提供了指导 。
除了观察云彩的形状之外 , 古人还会根据云彩的动向来预测之后的天气 , 民谚:“云行东 , 车马通 , 云向西 , 马溅泥 , 云行南 , 水涨潭 , 云行北 , 好晒麦”就是其中的典型例子 。
这其实是古人通过云彩的走向 , 来判断风向 , 从而起到了预测天气的作用 。
【爱历史】没有天气预报的古代,人们是怎么预测天气的?
文章图片
▲古代农民塑像
但相比于对云层形态的观察 , 这种预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 因为在中国不同地区受到的季风影响并不统一 , 因此各地都会有一套专属的预测口诀 , 这种差异性让根据风向判断天气的方法 , 并不能通用 。
但在西周时期 , 由于古人的生活区域相对集中 , 因此以风向来判断天气的泛用性较高 , “习习谷风(即东风) , 以阴以雨”这句西周时期的农谚 , 便是例证 。
后来古人更是掌握了根据云彩的消散情况 , 判断天气的能力 , 他们发现云彩在夜间消散并不能作为天气转好的例证 , 反而可能预示着第二天出现雨雪 。
现代气象学也证实了 , 这是因为空气对流也可以造成云层的消散 , 古人没有先进的科学仪器就能够跳脱出云彩和雨雪之间的联系 , 提出如此具有辩证性的理论 , 也是十分不易的 。
二、中国气象预测发展的瓶颈
既然从西周起中国古人便已经开始研究气象预测了 , 那么在之后的几千年里 , 我国理应发展出一套完整的气象预测体系 , 但事实却是 , 中国的气象预测技术在汉代之后 , 处于长期停滞的状态 。
虽然民间诞生了许多新的理论 , 但这始终无法得到官方的认可 , 这一现象对于气象预测的发展 , 造成了极大的负面作用 。
【爱历史】没有天气预报的古代,人们是怎么预测天气的?
文章图片
▲董仲舒画像
而官方不推动气象预测发展的原因 , 要从儒家思想占据主导说起 。
在汉武帝在位期间 , 他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 , 实行了“罢黜百家 , 独尊儒术”的政策 , 令儒家学术成为了中原王朝的指导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