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古代农民是如何种地的?

【爱历史】古代农民是如何种地的?】良田沃野谁不想耕种 , 开垦荒地归自己所有 , 谁不想为?“中国古代有大量的未开垦的荒地 , 百姓为何饿死也不去开垦荒地 。 ”这个前提是不符合史实的 , 应全面地看待这个历史问题 , 为什么这样说?
【爱历史】古代农民是如何种地的?
文章图片
一、历史上在改朝换代后 , 任何朝代的开国之初都会出台一些休养生息的政策 , 以此来安定民心 , 大力发展生产力 , 以巩固政权 。
历史上每个朝代的更迭都会带来长久的战乱 , 造成因战争而带来的大量流民 。 流民在中国古代封建王朝被认为是最不稳定的因素 , 因此 , 朝廷必须要安置好这些流民才能治理天下 , 重新建立社会秩序 。 中国古代封建王朝都是农业国家 , 绝大多数的人民都是以农业为职业 , 安置流民的主要措施就是鼓励开荒 , 垦荒既可以将流民锁在土地上 , 也可以使得百姓衣食饱暖 。
为了鼓励人民从事农业生产 , 主要是农桑业 , 朝廷往往会出台一些奖励措施给予抚持 。 如给开荒者提供土地、种子、农具、大型畜力 , 同时还减免赋税 。 如唐朝的辉煌灿烂文化就是建立在农业的基础之上 , 富裕的农业带动了手工业的发达和商业的兴盛 。 唐初实行的均田制 , 使农民生活充裕 , 加上政治清明 , 农村的经济也就殷富 。 又如宋朝开国之初 , 是承五代战乱之后 , 特别重视“劝农”以“尽地力” 。 农村专门设立了“农师”一职 , 教导农民耕稼的方法 , 并监督农民的勤惰 , 如有“饮愽怠于农务者” , 可告之于州县治罪 。 南宋高宗即位之初 , 农民逃亡的很多 , 朝庭采取了“诏有司招诱农民”、给予赈贷或免税的优厚条件等措施 , 发展农业生产 。
二、封建王朝每个朝代都在走一条老路 , 每个王朝到了中后期都会出现天灾人祸 , 而人祸更甚 , 甚加肆无忌惮 , 即使良田沃野 , 也要被百姓抛荒 , 如此循环反复 。
封建王朝每到了中后期就出现朝政的败坏 , 农民要受苛捐杂税盘剥和贪官污吏欺压 。 中唐时代的柳宗元 , 当时虽被贬湖南永州 , 好歹也还是一个地方官员 , 他在《捕蛇者说》一文中说:“苛政猛于虎也” 。 百姓靠种地已无法养活自己 , 很多人不种地还好 , 种了地还要背负沉重的债务 , 家破人亡 。 如明朝末年 , 农民除了我交原来定的赋税外 , 还要交“三响” , 即辽饷、剿饷、练饷 。 据史料载 , 清初摄政王多尔衮认为导致明朝败亡原因:“前朝弊政 , 厉民最甚者莫如加派辽饷 , 以致民穷盗起 , 而复加剿饷 , 再为各边抽练 , 而复加练饷 。 惟此三饷 , 数倍正供 , 苦累小民 , 剔脂刮髓 , 远者二十余年 , 近者十余年 , 天下嗷嗷 , 朝不及夕 。 ”
由于每个朝代到了中后期的各种弊政和腐化 , 各种盘剥之手都是从普通农民的田里打主意 , 普通农民无奈之下只得选择逃避赋税一条路 , 要么将赖以为生的土地撂荒逃亡成为流民 , 要么卖给有免赋税资格的官史和士绅 , 沦为他们的佃户 。
【爱历史】古代农民是如何种地的?
文章图片
三、古代百姓饿死也不去开垦荒地 , 还有种植技术方面的原因不可忽视 。
只要是稍懂农业技术的人都知道 , 土地不是开垦出来的 , 撒下种子 , 就能收获粮食 , 对种植粮食的土壤也有一个培养过程 。
古代农民种植的主要是“五谷” 。 “五谷”在历史上有两种不同说法:一是稻、黍、稷、麦、菽;二是麻、黍、稷、麦、菽 。 这两者说法的区别是:前者有稻无麻 , 后者有麻无稻 。 这两种说法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变化 , 古代史书记载的农耕文明主要是黄河流域 , 对南方的水稻还不了解 , 水稻主产地为南方 , 由于这个原因“五谷”中最初无稻 。 就像后来“五谷”之中始终没有更能充饥的玉米和红薯一样 , 因为玉米、红薯和土豆是外来的品种 。
古代主要的粮食就是麦和稻 。 种植水稻水田的泥土有一种专门的名称 , 叫水稻土 。 水稻土人为水耕熟化耕作土壤 , 它以种植水稻为主 , 也可种植小麦、棉花、油菜等旱作 。 这种人为水耕熟化土壤要经很长时间 , 在人工调节下就能使水稻的产生稳定 。 新开荒的水田 , 在现代农业技术的情况下 , 也要三五年时间才能达到中等产量 。 在古代农业技术水平低下的情况下 , 新开荒的水田种水稻产量极低 , 甚至可能头几年绝收 。 种植小麦要求没有水稻这么高 , 但古时在新开荒的土地种小麦产量也极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