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地区几乎各家各户都会常备针线包,一旦被褥、衣服、鞋袜坏了之后,就可以使用针线缝补一下继续用。正所谓“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这不仅体现出了农村人的节俭作风,而且也表现出了未雨绸缪的实用精神。俗语“出门千里不拿针”, 简单说是不是出远门的时候,千万不要在自己的行囊中装一根针。拿了会怎样呢?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讲究。【 远门|老人说“出门千里不拿针”,拿了会怎样老祖宗传下来的讲究】
文章插图
在古代社会由于交通特别落后,所以人们出远门就是一件大事。在出门前,一定要提前准备好需要带的东西。首先要规划好路线、计算好时间,并带上足够路上使用的银两,才会选择一个吉日踏上旅途。而俗语“出门千里不拿针”,其实还有另外一层含义。第一、出远门别拿不该带的东西针虽然是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但由于其价格非常便宜,而且也是一种随处都能买到的物品,所以出门的时候,没必要带一根针。就算是在旅途中衣服破损了,只要不影响穿戴,就没必要缝补。最重要的是行李中放针,反而会在颠簸中遗失,所以很显然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
文章插图
如果从这句俗语的深意去看,外出时随身携带“针”,未必就是指真的带一根针。而是说用针来泛指一些琐事,以及一些不起眼的小物件。在现代人的理念中,外出的时候越轻便,就越会让自己感到轻松。但是在古代旅途中,由于步行或者舟车劳顿,很容易导致身体变得特别乏力。如果随身携带很多无关紧要的小东西,看起来就像鸡肋,扔了可惜、不扔又是累赘。虽然看似绣花针的重量比较轻,并不会影响一个人的体力。但是这种东西带多了,反而会给自己招惹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文章插图
比如,一根针掉在了地上,寻找了半天也不见其踪影。这个时候到底是继续找还是往前走,就很容易成为一个令人纠结的问题。所以为了有效避免这种尴尬,外出时就不要携带类似绣花针一样的小玩意儿。当然,“出门千里不拿针”还有另外一层含义,那就是绣花针或者一些坚硬、锐利的东西,很容易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安全隐患。所以为了安全着想,也没有必要带针旅行,尤其是现代社会中地铁、火车站、飞机场,都有专门的安检设备,一根小针或一把水果刀,都会给旅途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文章插图
在古代社会,“针” 还另有深意,“出门千里不拿针”中的“针”,含有一种盼望外出游子早日回乡的意思。唐代诗人孟郊在《游子吟》中云:“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体现出了亲人对外出游子的殷切思念之情。由于针线是用来缝补衣物的,所以代表着家庭的温暖。再一个就是针线这类物品,都是家中女人常用之物,比如自己的母亲或妻子。所以外出的时候不带针,也是在提醒身处外地的男人们,家中的母亲和妻子,一直都盼望着自己平安归来。
文章插图
从这一点来看,“出门千里不拿针”,而且还蕴含了浓浓的人情味。实际上“针”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确实占据了一定的地位。因为时至今日,一直都流传着“铁杵磨成针”的典故,这个故事告诫广大学生,一定要积极努力的学习。实际上关于“针”除了有俗语之外,还有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绵里藏针、一针见血、针锋相对、大海捞针、一针一线等,都与现实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大家千万不要只从表面去解读“出门千里不拿针”,否则就会掩盖了其内涵的重要性。
文章插图
总的来说,这句俗语非常值得大家思考,因为出门在外的人,会遇到很多意外情况,所以奉劝大家,有一些不必要的东西,最好不要放在自己的行囊中。尤其是对于现代人来说,无论是跟团还是一个人旅行,更没有必要携带太多的东西。因为绝大多数东西都可以在超市中买到,就算是有一些必须要携带的行李,实际上也可以通过快递邮寄到目的地,这其实就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 沸油|老棉油油罐子
- 中老年人|这种生活中最常见的食物,竟然会加速衰老?!
- 盐水|4种肉、菜直接用水洗当心越洗越脏!厨房老手都做错了
- 石器时代|首次确认!金沙江岩画是东亚最古老旧石器时代彩绘岩画
- 茶香|为何有些茶,喝起来没有闻起来香?老茶师的“储茶方法”值得效仿
- 舌尖上的中国|人老了才知道,不管多穷,也别端这三种碗
- 古庙|俗语“一人不进庙,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树”何意?老祖宗解人性
- 刘老爹|虾仁炒黄瓜
- 讲解员|山东农村有九样老物件,认识三件就不简单,认识七件可去当讲解员
- 沈老|南京图书馆,有位98岁“扫地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