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武则天对科举制的改革:提高考试的公正性,促进科举制完善

【爱历史】武则天对科举制的改革:提高考试的公正性,促进科举制完善
文章图片
武则天作为我国封建历史中唯一一位女皇帝 , 人们在她生前身后的评价也是毁誉参半 。 她执政时长达半个世纪之久 , 在位期间颇值得一提的政绩便是她对于科举制度的改革 , 她发展完善了前朝的科举制度还进行了改良和创新 。
首创了殿试、武科举、和“密封卷” , 打破了历代以来选官制度的积弊 , 为后世选拔人才方面奠定了基础 。
自古以来 , 朝廷用人制度不断变迁 , 历代掌权者也在不遗余力为稳固江山和皇权而想尽办法招贤纳士以维持统治 , 在秦汉时期就有举荐、自荐等方式 , 来为朝廷网罗人才;而后在魏晋时期 , 便是由士族举荐人才;直到隋唐时期 , 科举制度得以创立、运用、发展 , 此后更是系统化、制度化 , 逐渐成为我国选拔人才的主要手段 。
【爱历史】武则天对科举制的改革:提高考试的公正性,促进科举制完善
文章图片
一、应运而生的科举制度改革
武则天执政时期 , 朝野内外不乏反对之声 。 武则天为了压制关陇门阀和朝野上下隐藏在各部门、各派别、各阶层的政敌 , 必须组织属于自己的政治班底 。
为了创建自己的政治团队 , 武则天大力改革科举制度 , 兼容并包吸纳各行各业的人才 , 并知人善任将自己的政治团体逐步组建起来 。
1.改革科举制度 , 网罗天下人才
众所周知 , 在封建社会女性当权者在执政时会遇到超乎男性当权者会遇到的阻碍 。 何况当时 , 与武则天为敌的人分布在各行各业 , 其中关陇门阀便是一个较大的威胁 。
【爱历史】武则天对科举制的改革:提高考试的公正性,促进科举制完善
文章图片
关陇门阀的势力从魏晋时期便开始发展 , 隋朝的建立者杨坚、唐朝的建立者李渊也都是关陇门阀的一份子 。
就是这样除了两代皇帝的关陇集团 , 在经过数次改朝换代 , 有几个分支因为政权倾覆而逐渐退出政治舞台 , 唐朝初代皇帝李渊在建国时 , 关陇集团正值衰弱期 , 但是李世民上位后 , 重用关陇集团 , 李世民的臣子长孙无忌变成了关陇集团的掌门人 。
而后李治、武则天二人执政后 , 对这个日益庞大的集团开始打压 。
【爱历史】武则天对科举制的改革:提高考试的公正性,促进科举制完善
文章图片
尤其李治死后 , 武则天当政 , 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进行权力集中 。 主要的措施便是改革科举制度 , 打破朝廷官员大多都是关陇集团的局面 。 为此 , 武则天大刀阔斧地改革 , 提高进士科的地位、开创殿试和武科举 , 使得大量寒门有才之士得以有晋升的空间和施展才华的机会 。
进士科的考试内容逐渐转化成以诗词歌赋为主 , 由于这种考试内容难度较高所以进士科举的含金量也随之上升 。
进士科考试主要考查诗赋 , 科目有贴经和杂文等 , 随着考试科目的难度加重 , 则更要求考生有强大的文学功底和学识水平 。
【爱历史】武则天对科举制的改革:提高考试的公正性,促进科举制完善
文章图片
譬如贴经 , 类似现在的填空题 , 将一段文字掩盖掉两端中间只留下一行 , 让考生将中间的内容写出来;种种加试有效减少了以往科举考试考生们掉书袋的现象 。
武则天重视科举 , 为求统治全国不惜一切招揽人才 , 于是这位杰出的政坛女性便设置殿试 , 更好地为自己争取到有利的政治风向 , 也能有效地快速组建自己的政治班底 。
殿试成为唐代科举制度中的最高形式 , 考试地点设立在京城的殿厅 , 由皇帝亲自在殿廷内主持考试 , 并策问应试者 。
【爱历史】武则天对科举制的改革:提高考试的公正性,促进科举制完善
文章图片
【爱历史】武则天对科举制的改革:提高考试的公正性,促进科举制完善】殿试的考试方式以笔试为主 , 由武则天亲自出题 , 策问的都是国家大事 , 皇帝和考生在试卷上进行直接的思想交流 , 这在今天看来也是一种直观有效的方式 。
此外 , 武则天开创了武科举 , 专门为选拔军事将领和考察习武之人而设立的一门学科 。 此种科举方式给了习武之人一个入仕的机会 。
武举有举送和省试两个阶段 , 在此前军队人才来源只能靠武人“自荐”再由乡镇管理者“举荐” , 再经由地方官员考核 , 如此种种 , 势必会对人才的选拔形成阻碍 。
【爱历史】武则天对科举制的改革:提高考试的公正性,促进科举制完善
文章图片
武则天时期 , 设立武科举 , 不仅较全面地对武科举的考试科目进行了设立 , 综合考生的各项素质 , 设立马射、步骑、平射、负重等九种科目 。 不仅较全面地考察了考生的素质还为这些考生提供了较为公平的仕途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