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宋代肉食品的加工与消费

两宋时期 , 社会相对稳定 , 经济繁荣 , 贸易兴盛 , 商品经济快速发展 。 因此肉食品消费在宋人日常生活消费中所占比例也逐渐增加 。 在宋代 , 肉食的消费量相当可观 , 在官僚、士大夫以及社会上的其他富裕阶层 , 肉食品消费更是平常 , 成为他们饮食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 。
宋人对肉类食品的食疗、食补功能及动物油脂的应用也有一定的认识 。 庞大的消费需求有效地刺激了肉类食品的生产和供应 。 宋代不少地区开始大规模养殖畜产品 , 尤以南方地区养鱼业的发展最为明显 , 有效地推动养殖技术的发展 , 为宋代及以后养殖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
一、宋代肉食品的加工与消费
1.宋代肉食品加工
【爱历史】宋代肉食品的加工与消费
文章图片
肉食的深加工有利于肉食较长时间的储存 , 吃起来也别有一番风味 , 而且也便于运输 , 例如鱼干、肉酱、脯、鲜、鲞等 。 在汉阳、武昌“不加盐 , ……再往江西卖之 , 一斤近百钱” 。 这种被称为“淡鱼”的鱼干 , 就是当地人经过腌制、晾晒等加工程序后制成的 , 最后运输到江西贩卖 。 相比鲜鱼来说 , 运输距离大大增加 , “一斤近百钱”的价格也是比较高的 , 因而可以获得更高的利润 。
另外还有各式各样的肉酱、脯、炸等 , 都是宋代肉食品深加工的代表 。 在宋代 , 鲜是一种既普遍又相对高级的肉食 。 从以上人们互相赠送鲜的情形中 , 可以感受到蚱在宋代似乎是较为常见的东西 。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 , “每岁腊中 , 家家造鲜 , 使可为卒岁计” 。 但紧接着又说:“有贵客 , 则设老酒、冬炸以示勤” 。
虽然陈设冬蚱是为了展示自己的勤劳 , 但也是招待贵客时必不可少之物 。 此外 , 高官蔡京的库存中就有黄雀鲜一项 , “黄雀炸自地积至栋者满三極 , 他物称是” 。
【爱历史】宋代肉食品的加工与消费
文章图片
以蔡京的身份 , 居然对黄雀鲜如此青睐 , 说明黄雀炸当是众多蚱中较为珍贵的一种 。 可见原料的不同 , 鲜的价值差别也很大 。 宋代城市中 , 也有专门从事买卖和肉食品深加工的店铺 。 鲞就是一种经过加工的干鱼或腌腊食品 。 南宋时 , 杭州“城内外鲞铺 , 不下一二百余家”这类肉食的生产、消费之盛 , 可见一斑 。
2.宋代社会上层的肉食品消费
在古代社会 , 肉食是较为难得的副食 , 因此 , 食肉就成了富贵的象征 , 甚至成为做官的代名词 。
相班超者曰:‘虎头燕额 , 食肉相也 。 ’以此知古人以食肉为贵 , 食肉为难得 , 比之后人简约甚矣 。 ”
因为难得 , 所以只有富贵者方能食肉 , 相面的术士也常常称那些有富贵相的人为“食肉相” , 以显示其身份的尊贵 。 史称:“……有群羊甚富……”从史料记载可知 , 姜八郞将要富贵的表现就是拥有“群羊” 。 可见 , 富贵人家也是以能够食羊肉为荣 。 另外 , 从食肉的多少也可判断人们身份的差异 。 “李文饶一生食万羊 , 而世有终身不知肉味 , 偶得一肉而梦羊踏破菜园者 , 命不同也 。 ”文中所举例子不免太过极端 , 但身份地位不同 , 食肉量的差异却非常明显 。 “鱼稻宜江淮 , 羊面宜京洛 。 ”
【爱历史】宋代肉食品的加工与消费
文章图片
从这句话中可以明显感受到宋代南、北方肉食消费的差异 , 而羊肉消费在北方地区的重要地位更是显而易见 。 在宋代 , 羊肉在皇宫中的地位更是特殊 。 “御厨止用羊肉”甚至被纳入祖宗家法 。 宋神宗时期 , 御厨一年消费的肉食量为“羊肉四十三万四千四百六十三斤四两 , 常支羊盖儿一十九口 , 猪肉四千一百三十斤”其如此庞大的消费量 , 与古代相对较低的生产力并不相符 , 如果再算上其它的肉食 , 皇宫中每年消费的肉食总量无疑将更加巨大 。
宋代皇宫中不仅肉食的消费量大 , 消费的肉食也是各种肉食中的珍品 。 宰杀和食用羊盖肉相当奢侈和浪费 , 但在宋代宫廷中 , 似乎并不少见 。
真宗时 , “祀汾阴日 , 见一羊自掷道左 , 怪问之 , 曰:‘今日尚食杀其盖 。 ’真宗惨然不乐 , 自是不杀羊盖 。 ”而到宣仁皇太后时期(英宗皇后) , “御厨进羊乳及黑儿肉 。 宣仁蹙然动容曰:‘羊方盖而无乳 , 则懐矣 。 ’又曰:‘方黑……不得宰羊黑以为膳 。 ”
真宗时 , 已下令禁止宰杀羊盖 , 而到宣仁皇太后时 , 所供膳食中依然有羊黑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