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知道|齐桓公为何非要拜他为相?,管仲只是个失败的商人

根据《史记·管晏列传》的记载 , 拜为齐相之前 , 管仲曾经从事微贱的商业 , 而且一再遭遇挫折 。 对这样一个人生失意、事业失败的人 , 为何素有鉴人之明的鲍叔牙要力挺他出任齐国丞相?对齐桓公来说 , 管仲究竟有什么不可替代的价值呢?
历史趣知道|齐桓公为何非要拜他为相?,管仲只是个失败的商人
文章图片
春秋 , 是一个诸侯力政、争霸问鼎的时代 。
抛开昙花一现的吴、越不论 , 在这段长达三个世纪的霸政时代中 , 中原大地的版图基本上是由齐、楚、秦、晋四大国共同宰制的 。 斗谷於菟毁家纾难 , 助推楚国崛起于南方;亡虏百里奚因五张羊皮被赎入秦国 , 却阴差阳错地成就了秦穆公独霸西方的伟业;至于主盟中原最长最久的晋国 , 若不是狐偃追随文公鞍前马后 , 出谋划策 , 晋国的霸业何时才能开启甚至能不能开启 , 都还在未定之天 。
贤相之于霸政究竟具有何等重要的意义 , 已是不言而喻的事情 。 可要说到谁是春秋第一贤相 , 我想 , 至少撰写《春秋》的孔子该会把这个位置留给齐国的管仲 。 因为孔子一向标榜“仁”为自己最高的政治理想 , 从不轻易许人以“仁” , 可他却破天荒地称赞管仲“如其仁” 。
我一度很想知道 , 管仲的相才是如何造就的?为什么是他 , 才能与齐国相互成全 , 问鼎春秋首霸的同时 , 也在青史上留下一代贤相的美誉?
可遗憾的是 , 翻遍了《史记·管晏列传》 , 我却找不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 在司马迁的叙述中 , 以公元前685年拜为齐相作分水岭 , 此前的管仲和此后的管仲似乎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人 , 让人很难将这两张迥异的面孔联系到一块儿 。
公元前685年以后的管仲对内治国 , 国富民殷;对外用兵 , 柔远能迩——他似乎就是个无所不能的政治天才 。 之所以说管仲是“天才”而非“人才” , 是因为在公元前685年之前的经历中 , 我们看不出管仲的政治才干是如何“学而知之”的 。 司马迁引述管仲自己的话说:
管仲曰:“吾始困时 , 尝与鲍叔贾 , 分财利多自与 , 鲍叔不以我为贪 , 知我贫也 。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 鲍叔不以我为愚 , 知时有利不利也 。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 鲍叔不以我为不肖 , 知我不遭时也 。 吾尝三战三走 , 鲍叔不以我怯 , 知我有老母也 。 公子纠败 , 召忽死之 , 吾幽囚受辱 , 鲍叔不以我为无耻 , 知我不羞小睗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
——《史记·管晏列传》
历史趣知道|齐桓公为何非要拜他为相?,管仲只是个失败的商人
文章图片
早年 , 管仲只是个贫穷的商人 。 不但生意做得并不昌旺 , 而且商业信誉也令人担忧 。 分红的时候损人利己 , 坑骗最信任自己的合作伙伴鲍叔牙 , 上演了一幕赤裸裸的“不坑哥们儿坑谁呀”的丑剧 。
士、农、工、商 , 商民居末 。 后来的齐国名相早年真的操过这样的贱业吗?恐怕是的 。 不但《史记》 , 《战国策》中也有管仲从商的记载:
管仲其鄙之贾人也 , 南阳之弊幽 , 鲁之免囚 , 桓公用之而霸 。
——《战国策·秦策五》
卑微的商人管仲是怎么搭上了齐桓公最亲信的大臣鲍叔牙的呢?合伙做生意 , 管仲坑害了叔牙 。 后来从政 , 又屡遭败绩 , 鲍叔牙凭什么要力挺他出任齐相?凭什么还要言之凿凿地告诉桓公:除了管仲 , 没人能够成就齐国的霸业?一个在司马迁的笔下从失败走向失败的人生输家 , 我实在看不出他哪里配得上鲍叔牙的这份青睐 。
历史趣知道|齐桓公为何非要拜他为相?,管仲只是个失败的商人
文章图片
一个失败的商人摇身一变 , 成了一代名相 , 这在春秋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 看看与齐国并世的其他三大国 , 楚成王的令尹斗谷於菟可是出身高贵的公族成员 , 晋文公的首席谋士狐偃更有文公舅父之尊 。 秦穆公的谋主百里奚纵负亡虏之名 , 但他来到秦国之前 , 好歹也是堂堂的虞国大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