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知道|齐桓公为何非要拜他为相?,管仲只是个失败的商人( 三 )


——李德运《我国商人的起源》
历史趣知道|齐桓公为何非要拜他为相?,管仲只是个失败的商人
文章图片
郑国既以从事商业的殷商遗民为国民的主体 , 而又地处天下之中 , 方便南北易货 , 于是迅速崛起为当时中原地区的商业中心 。 通览《左传》 , 涉及商业与商人的记载不过四五条 , 而郑国商人独占其三 , 由此可见郑国的商业氛围之浓厚 , 商业经济之重要 。 管仲生长在重商主义的郑国 , 因生计艰难而从事于商业 。
商业的特点决定了商人具有很强的流动性 , 《战国策》说管仲是“齐鄙之商人” , 正说明管仲后来因经商去往了齐国 , 这才因缘际会 , 结识了自己的商业伙伴和政坛知己鲍叔牙 。 在鲍叔牙的推荐下 , 管仲踉踉跄跄地踏入了齐国政坛 , 为自己将来在齐国的辉煌历史写下了艰难的第一笔 。
历史趣知道|齐桓公为何非要拜他为相?,管仲只是个失败的商人
文章图片
为什么鲍叔牙斩钉截铁地告诉桓公 , 成就齐国霸业 , 非相管仲不可?
我想 , 这番说辞若换做对楚成王或晋文公去讲 , 恐怕他们不一定能接受 , 因为他们的国家没有齐国那样的重商传统 。 齐国重商 , 始于先祖太公 。 《史记·货殖列传》载:
太公望封于营丘 , 地澙卤 , 人民寡 , 于是太公劝其女功 , 极技巧 , 通鱼盐 , 则人物归之 , 襁至而辐凑 。 故齐冠带衣履天下 , 海岱之闲敛袂而往朝焉 。
——《史记·货殖列传》
桓公初政之时 , 齐国自先君襄公以来好不容易形成的蒸蒸日上的局面已经因为政变动乱而被迫中断 。 桓公要想重振齐国 , 甚至进一步称霸春秋 , 主导中原政治 , 必须迅速恢复和增强齐国的国力 。 可相比于秦、晋、楚等大国 , 齐国幅员不广 , 土地盐卤 , 要发展农业、推行耕战的话 , 它的自然条件存在着先天的不足 。
在这种情况下 , 齐桓公只有重拾太公家法 , 提振商业经济 , 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助推齐国迅速崛起 , 并压倒秦、楚等竞争对手 。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 , 齐桓公需要的该是一位精通商业、善于理财的辅相 , 而担纲这个角色 , 显然没人比来自中原经济中心又实操过商业运营的管仲更合适了 。
【历史趣知道|齐桓公为何非要拜他为相?,管仲只是个失败的商人】管仲出任齐相之后 , 因地制宜地为齐桓公设计了一系列鼓励商业发展的政策:
齐桓公在管仲协助下“设轻重九府”(《管子·大匡》) , “通轻重之权(中略) , 民有余则轻之 , 故人君敛之以轻 , 民不足则重之 , 故人君散之以重 , 凡轻重敛散之以时 , 则准平”(《汉书·食货志》) , 由官府来控制市场 。 同时积极扩建市场 , “弛关市之禁” , 不重复收税(《管子·大臣》) , 促使商业进一步发展 , 成为当时中原的纺织品供应中心 。
——《春秋史》
历史趣知道|齐桓公为何非要拜他为相?,管仲只是个失败的商人
文章图片
正因为管仲施政有道 , 举措得当 , 齐国很快便走上了商业强国之路 , 为称霸春秋打下了坚实的国力基础:
管仲既任政相齐 , 以区区之齐在海滨 , 通货积财 , 富国强兵 。
——《史记·管晏列传》
不少人在分析春秋大国的争霸形势时 , 都会援引当今流行的地缘政治理论 , 指出齐、楚、秦、晋四大国的相继崛起受益于他们地处边缘 , 因而向外扩张的空间更大 , 面对的强邻的挤压更弱 。 这当然也不为无理 。
只是地缘政治理论只好解释四大国为何一定会崛起 , 却不能解释他们为何会在某一个特定的历史时间上崛起 。 如果我们转过来从文化的角度去观察春秋霸业的历史进程 , 就会发现这样一条潜在的线索:
郑庄公开创了小霸之局以后 , 齐桓公之所以能继之而起 , 是因为齐国吸收了郑国商业立国的成功经验 。 而齐桓公死后 , 齐国内乱 , 霸业中衰 , 晋国之所以能取而代之 , 又是因为晋公子重耳君臣流亡齐国 , 在那五年里开阔了视野 , 历练了眼光 , 培养了对楚争霸的信心与素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