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时辰养生之丑时养生法

在这个时候阳气生发起来,而这个时候叫丑时,丑时是什么样子呢?丑字就像是手被勒住了,就好比这个时候阳气虽然生发起来,但你一定要有所收敛,有所控制,就是说升中要有降 。所以要想养好肝血,1点到3点要睡好 。

12时辰养生之丑时养生法

文章插图
十二时辰养生法
子时     丑时     寅时     卯时     辰时      巳时
午时     未时     申时     酉时     戌时      亥时
一天中12个时辰是怎么划分的?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2个小时,一天十二个时辰划分如下:
一、【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 。(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 
二、【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 。(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 
三、【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 。(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 
四、【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 。(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 
五、【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 
六、【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 。(北京时间09时至11时) 。 
七、【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 
八、【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 。(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 
九、【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 
十、【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 。(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 
十一、【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 。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 。(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 
十二、【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 。人定也就是人静 。(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 
扩展资料:
古代劳动人民把一昼夜划分成十二个时段,每一个时段叫一个时辰 。十二时辰既可以指一天,也可以指任何一个时辰 。十二时辰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 。
十二时辰制 。西周时就已使用 。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 。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
十二时辰由十二个特定的时间名词构成 。人们可以从先秦的古籍中溯寻出这些词语的渊源 。汉代之前,这些称谓多有不同,直到汉代太初年间,中国实行了太初历,“其以一日分十二时,而以干支为纪 。”
十二时辰把《黄帝内经》的十二时辰养生法,通过计时工具,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随时提醒人们科学养生,从而让每个人都懂得用《黄帝内经》养生,让科学养生得以普及,这对改善人们体质,提高人们生存质量,无疑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
表示十二时辰的十二个字与十二种动物结合,便有了: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同样,十二种动物与地支搭配应用在年上,就诞生了十二生肖 。
在中国古代,人们用“铜壶滴漏”的方法计时,把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对应于今天的二十四小时 。半夜十一点到一点的时间为子时,一点到三点为丑时,三点到五点为寅时,其余的以此类推 。
古代的一个时辰相当于今天的两个小时,所以,当钟表刚刚传入中国时,就有人把一个时辰叫做“大时”,新时间的一个钟点叫做“小时” 。以后,随着钟表的普及,“大时”一词也就消失了,而“小时”却沿用至今 。
一天24小时,每2个小时对应的是哪几个脏器?1、子时(夜里11点-次日凌晨1点):胆 。
胆气生发起来,全身气血才能随之而起 。子时是阴阳交汇之时,万籁俱静,这个时候最好是睡觉,而且要尽量的舒服 。
2、丑时(凌晨1点-3点):肝
在这个时候阳气生发起来,阳气虽然生发起来,但你一定要有所收敛,有所控制,就是说升中要有降 。所以要想养好肝血,此时要睡好 。
3、寅时(凌晨3点-5点):肺
此时是人体气血由静转动的过程,需要深度睡眠 。
4、卯时(早晨5点-7点):大肠
应该正常地排便,把垃圾毒素排出来 。这个时候地户开,也就是肛门要开,所以要养成早上排便的习惯 。排便不畅,应该憋一口气,而不是攥拳 。
5、辰时(早晨7点-9点):胃
吃早饭,就是要补充营养 。这个时候是天地阳气最旺的时候,所以说吃早饭是最容易消化的时候 。因为有脾经和胃经在运化,所以早饭一定要吃多、吃好 。
6、巳时(上午9点-11点):脾
脾是主运化的,早上吃的饭在这个时候开始运化 。
7、午时(中午11点-13点):心经当令
子时和午时是天地气机的转换点,睡子午觉最为重要,睡不着闭一会儿眼睛都有好处 。因为天地之气在这个时间段转换,以不变应万变 。
8、未时(下午13点-15点):小肠
小肠是主吸收的,它的功能是吸收被脾胃腐熟后的食物精华,然后把它分配给各个脏器 。午饭要吃好,营养价值要丰富一些 。
9、申时(下午15点到17点):膀胱
膀胱经从足后跟沿着后小腿、后脊柱正中间的两旁,一直上到脑部,是一条大的经脉 。如果这个时候特别犯困,就是阳虚的毛病 。
10、酉时(傍晚17点-19点):肾
肾主藏精,精是人体中最具有创造力的一个原始力量,所以到一定年龄阶段都讲究补肾 。
11、戌时(晚上19点到21点):心包
心包是心脏外膜组织,主要是保护心肌正常工作的,此时阴气正盛,阳气将尽,喜乐出焉,人应在这时放松娱乐,古人在这时都是聊天休闲 。
12、亥时(晚上21点到23点):三焦
三焦指连缀五脏六腑的那个网膜状的区域,三焦一定要通畅,不通则生病 。在亥时就要休息了 。
扩展资料:
中国古代文化里,非常重视子时,一阳初生,一天最黑暗的时候,阳气开始生发 。
在《黄帝内经》里,有一句话叫做“凡十一藏皆取决于胆”,取决于胆的生发 。在日常生活中常会到晚上八九点钟时,就会容易犯困,可到夜里11时,恰恰就清醒了 。这是因为阳气在这个时候开始生发起来了 。
在中医文化里,“脏器”是这么写的——藏器 。任何一个藏器都涉及到形、气、神三个层面,所谓“形”就是它的物质基础,不要以为把胆囊切了,胆经就生发不起来了 。
中医所说的“藏”,是内藏的意思 。有内藏,就有外象,用中医的观点来理解,一根手指上就会有五藏 。手上是有皮毛的,在中医理论里,肺主皮毛 。所以皮毛的问题都跟肺气有关 。
皮毛里边裹着肉,肉跟中医藏器中的脾有关,脾主肌肉 。肉里有血,心主血脉 。肉里有骨头,骨头为肾所主 。
身体要想活动都是由筋来连缀的 。中医认为筋跟肝有关,跟肝气有关 。肝气实,则手能握,屈伸灵活;肝气虚,则手指瘘软或僵硬 。
在子时,胆经就是从人的外眼角一直沿着人头两侧,顺着人体侧面下来,再沿着身体侧面往下走,一直走到脚的小趾、四趾 。
十二时辰时间分别几点到几点,丑时是什么时候?【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 。(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 。(01时至03时) 。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 。(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 。(05时至07时) 。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 。(09时至11时) 。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 。(13时至15时) 。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15时至17时) 。【12时辰养生之丑时养生法】【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 。(17时至19时) 。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 。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 。(19时至21时) 。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 。人定也就是人静 。(21时至23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