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文社|曾国藩却活到60岁,这几点养生方法非常重要,清朝平均寿命45

曾国藩 , 就是满清王朝的续命丸 。 他为早已该退出历史舞台的大清王朝 , 续了数十年阳寿 。 说起来 , 曾国藩不但善于给王国延寿 , 他本人也是个擅长养生的寿星公 。
像当时的大多数汉官一样 , 曾国藩从考取秀才 , 到高中举人 , 总共花了十年时间 。 相比于那些年过半百还没摸到举人门槛的老考生 , 曾国藩无疑是幸运的 。
山川文社|曾国藩却活到60岁,这几点养生方法非常重要,清朝平均寿命45
文章图片
不过 , 在读书的这几年 , 常年的清苦生活给他留下了病根 , 时常“耳鸣不止 , 稍稍用心 , 便觉劳顿” 。 因为 , 当时的曾国藩还是个二十多岁血气方刚的小伙子 , 所以 , 他并没有把这点小毛病当回事 。 殊不知 , 这个小毛病竟成了困扰他一生的顽疾 。
道光二十年 , 操劳多年的曾国藩终于支撑不住身体 , 病倒了 。 痊愈以后 , 他意识到了养生之道的重要性 。 这一点 , 在诗中“艰苦新尝试保身”的句子中得以体现 。 在此后的日子里 , 曾国藩开始寻找民间的养生之法 , 并将它们落实到生活中 。
久而久之 , 曾国藩无师自通 , 成为精擅养生之道的大师 。 主席在《体育的研究》中 , 曾提到曾国藩的一个习惯:“临睡洗脚 , 食后千步之法 , 得益不少 。 ”此法与民谚中的“饭后百步走”有异曲同工之妙 。
“省思虑 , 除烦恼 , 君逸之谓也;行步常勤 , 筋骨常动 , 臣劳之谓也 。 ”
“君逸”、“臣劳”正是曾国藩养生理论中最重要的两大要素 。
所谓“君逸” , 就是调整心态 , 抛却那些不必要的欲望 , 用广阔的胸襟生活 。 这种精神上的修行 , 能最大程度地保证心理健康 。 所谓“臣劳” , 就是锻炼身体 , 曾国藩认为不能让四肢处于安逸的状态 , 只有劳累才能使肢体和筋骨变得健康 。
山川文社|曾国藩却活到60岁,这几点养生方法非常重要,清朝平均寿命45
文章图片
“以志帅气”是曾国藩养生理论中的养心要旨 , 曾国藩认为只要能做到“以志帅气” , 即便是大病缠身的人也能支撑更长的时间 。
当然 , 用现代人的观点来看 , 就是贪睡时强迫自己早起 , 让身体兴奋起来;觉得无聊的时候不要乱动 , 可以以端正的坐姿凝神保存精力 。
在长病不起时 , 人的心里往往会有贪生怕死的念头油然而生 , 难免会做噩梦 。 处于这种状态的人 , 应该将生前身后事抛诸脑后 , 不要将杂念装在脑子里 , 自然能让心态平静下来 , 让身体得到调养 。 得到了调养 , 身体的抗病能力自然提高 , 病情也会有所好转 。
不过 , 古人的学说往往是由精华和糟粕构成的 , 不可拿来就用 , 至少要挑出其中不值得借鉴的部分 。 曾国藩的养生理论 , 最为人诟病的一点莫过于“不药” 。 曾国藩认为 , 治疗身体最好的药物就是“不药” , 也就是别相信医学 。
根据考证 , 曾国藩的这种偏见始于其祖父留下的“不信医”的祖训 。 在曾氏祖训中 , 有“药虽有利 , 害亦随之 , 不可轻服”的说法 。 曾氏的祖训 , 显然更趋向于道家的“无为”思想 。 所以 , 在曾国藩的政治和生活中 , 我们经常能发现“无为”的实例 。
例如 , 曾国藩晚年 , 曾给体虚的儿子写了封信:
“尔虽体弱多病 , 然只宜清静调养 , 不可妄施攻治 。 ”
在曾国藩看来 , 静养的功效无疑大于用药物“攻治” 。
山川文社|曾国藩却活到60岁,这几点养生方法非常重要,清朝平均寿命45
文章图片
那么 , 曾国藩及他的祖父 , 为何会对医学如此不信任呢?
结合当时的医疗情况来看 , 晚清时期的庸医遍布各地 , 治死人的情况比比皆是 。 所以 , 大多数老百姓宁愿求助于鬼神 , 也不愿找大夫 。
曾公最为现代人所称道的理念就是“勤则寿 , 逸则亡” , 说白了就是“远离舒适圈” 。 曾国藩认为 , 精神头越用越足 , 所以 , 他终生致力于苦心劳力 , 磨砺自己的意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