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解历史记|齐桓公为何能够率先称霸?,在诸侯纷争的春秋时期

字|6500 , 用时约九分钟
晋文公诡诈而不正派 , 宋襄公仁义而无作为 , 齐桓公集大功、大德、大仁、大义于一身 , 他救世济民之德行千古传颂 。
《史记·管晏列传》:管仲既用 , 任政于齐 , 齐桓公以霸 , 九合诸侯 , 一匡天下 , 管仲之谋也 。 管仲富拟于公室 , 有三归、反坫 , 齐人不以为侈 。 管仲卒 , 齐国遵其政 , 常强于诸侯 。 后百余年而有晏子焉 。
齐桓公即位之后不计管仲的“一箭之仇” , 他心胸开阔、既往不咎重用贤才 。 管仲也没让齐桓公失望 , 齐国在他的治理下率先称霸 。 据《史记》记载 , 齐桓公“九合诸侯 , 一匡天下”的霸业跟管仲的谋略是密不可分的 。 管仲去世后 , 齐国继续延用他的治国方略 , 常强于其他诸侯国 。 孔子对齐桓公的品德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 他说齐桓公正直而不奸诈 。 而且齐桓公在百姓心目中的威望甚高 , 有济世救民的美誉 。 那么齐桓公声望为何如此之高?他又是如何率先称霸的呢?齐桓公的霸业跟管仲的辅佐是密不可分的 , 在管仲的辅佐之下 , 齐国在政治、军事、经济上又都做了哪些改革?
曲解历史记|齐桓公为何能够率先称霸?,在诸侯纷争的春秋时期
文章图片
管仲治国方略
据《管子》记载:“昔者先王之治天下也 , 参其国而伍其鄙 , 定民之居 , 成民之事 , 陵为之终 , 而慎用其六柄焉 。 ”
以上就是管仲治理齐国的基本方案 , 《管子》中对管仲的治国方略记载的非常简短 , 下面我们具体来分析管仲都做了哪些改革 , 从而使得齐国走上富国强兵的道路?
①定民之居 , 成民之事 , 陵为之终
齐国的老百姓主要由“士农工商”四民组成 , 当时的四民处于一种杂处的状态 , 那么什么是士农工商?管仲又是如何改善这种杂乱的状态的呢?
士顾名思义是指一些有身份的小贵族 , 他们属于贵族的最低阶层 , 士主要是为国家打仗 。 农主要是指在田野上耕作的农民 。 工一般指手工业者 , 在春秋早期私人的工商业不发达 , 大多数都是官营的 , 所以商人属于国家的公职人员 。
管仲为了提高各行业从业人员的专业性 , 就需要解决这种杂处的现象 , 让同行与同行为邻 , 当杂处现象得以改善后 , 同行业之人就居住在一起 , 那么儿子就可以向父亲学习 , 不用请师傅 , 商人之后代继续经商 , 农民之后代继续务农 。 管仲认为采用这种方法方可使得士农工商更熟悉他们的业务 , 且更为专业 。 等到他们去世后安葬在固定的墓地 , 用一句概括就是“生有其居 , 成年后有其业 , 死后有其所 。 ”
曲解历史记|齐桓公为何能够率先称霸?,在诸侯纷争的春秋时期
文章图片
②叁其国而伍其鄙
西周实行的是分封制 , 周天子根据功绩大小和与周王室血缘的远近来进行分封 , 建立以藩平周的政治制度 。 受封的人员带着自己的族人在有利于防守和统治的地方建国 , 国中人大多都是直属人群 , 顾名思义叁其国的国是指都城和大都市 , 然后再以国统治乡村 , 国跟我们如今对国的理解有所差别 。
管仲就把国定为二十一个乡 , 其中六个乡居住工和商 。 将剩下的十五个乡分为三个区 , 每个区五个乡 , 一万户住户 , 齐桓公管治一个区 , 其他两个区由齐国的大夫管治 , 这三个区中居住的是士 , 每遇战争每户出一个士兵 , 那么每个区就可以调集一万军队 , 三个区三万军队 。 古代社会人们认为上前线作战是种荣誉 , 一般只有贵族才有资格参与 。 这就是叁其国 , 管仲采用这种方法无非是想打造齐国的军事精神 , 让齐国的军事更加强大 。
一个国家没有军事精神是万万不能的 。 比如后来的北宋 , 北宋军事制度是它灭亡的主要原因 。 在当时北宋的军人只要当兵就必须刺青 , 当兵刺青的这种国家体制使得正人君子远离战场 , 导致军事精神遭到严重破坏 , 这也是北宋后来被金国所灭的原因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