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史话|使大宋王朝避免成为“六代”,五代终结者赵匡胤为何能破解魔咒

自唐末藩镇割据以来 , 天下俨然成为了武将的天下 , 特别是到了五代时期 , 乃至出现了“国擅于将 , 将擅于兵”的局面 , 正所谓“兵权之所在 , 则随之以兴;兵权之所去 , 则随之以亡” 。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 , 政权的更替速度之快令人咂舌 , 在短短的五十三年间 , 中原王朝便历经了五个政权 。 大宋王朝建立之初 , 依然也是面对这样的处境 , 那作为大宋王朝的开创者赵匡胤当年是如何破解魔咒 , 使大宋王朝享国三百多年避免成为“六代”的呢?
混沌史话|使大宋王朝避免成为“六代”,五代终结者赵匡胤为何能破解魔咒
文章图片
01
兵权 , 是五代武人乱政之根本 , 依靠兵权夺位的赵匡胤自然也认识到了这点 。 但大宋建国之初 , 天下尚未统一 , 各地仍处于割据的状态 , 更何况大宋境内还有两股异己势力 , 一支是潞州的李筠 , 一支是扬州的李重进 。 虽说解除武将兵权是大宋得以长治久安的必经之路 , 但就眼前形势来看 , 武将仍是赵匡胤倚重的对象 , 为稳固政权 , 收揽军心 , 登基不久的赵匡胤依然还是要大封功臣宿将 。
伴随着李筠、李重进的覆灭 , 大宋的国内局势逐步稳定 , 摆在赵匡胤面前的首要问题变成了如何才能使大宋王朝长治久安 , 免遭沦为六代的宿命 。 据《续资治通鉴》记载 , 赵匡胤曾就此事问计于其高级参谋赵普 , 在赵普看来梁唐晋汉周之所以短命是因为藩镇权力太重 , 因而要“稍夺其权 , 制其钱粮 , 收其精兵” 。 但这其实并不全面 , 当时五代政权短命的原因除了藩镇的原因之外 , 其实同样也有禁军的原因 。 后周太祖郭威当年能够黄袍加身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得到了禁军侍卫亲军司中、高级将领的支持 , 而赵匡胤本人更是在其担任禁军最高统帅殿前都点检时夺取的后周皇位 。 更何况禁军还是大宋王朝的中央军 , 这无疑是赵匡胤更应该重点整顿的对象 。
其实早在后周广顺二年 , 后周太祖郭威便认识到侍卫亲军司权力过大的问题 , 为分散其权力 , 便增设了殿前司 。 而赵匡胤为了绝对控制禁军 , 更是将两司中权力更大的侍卫亲军司一分为二 , 分别设立马军司、步军司 。 并且还罢免了慕容延钊及韩令坤最高禁军统帅的职务 , 改任地方节度使 , 紧接着便是“杯酒释兵权” , 又解除了高怀德等人的兵权 , 原最高禁军统帅殿前司都点检以及侍卫亲军司都指挥使的职务也趁机被撤除 , 改由级别更低的三司都指挥使统帅禁军 。 做了这一系列安排之后 , 赵匡胤还是不放心 , 据《宋史》记载 , 为了达到“将不知兵 , 兵不知将”、“将不得传其兵”的效果 , 赵匡胤更是别出心裁地采用了“更戍法” , 美其名为“习勤苦、均劳逸” 。 经过赵匡胤的这一番用心良苦 , 基本上解决了禁军对于皇权的威胁 。
混沌史话|使大宋王朝避免成为“六代”,五代终结者赵匡胤为何能破解魔咒
文章图片
02
自五代以来 , 藩镇无疑是各政权长治久安最大的威胁 , 藩镇节制一州乃至数州 , 地方的军、政、财三权皆归属于藩镇最高长官——节度使 , 节度使一职由来已久 , 宋承五代制 , 地方上仍设节度使一职 , 因而解决藩镇的首要问题便是要削弱节度使的权力 。
公元969年 , 继“杯酒释兵权”之后 , 赵匡胤又采用同样的方式将拥有兵权的地方节度使武行德等人罢镇改官 。 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藩镇割据的隐患 , 但并没有彻底解决唐末以来藩镇存在的弊政 。 为了彻底消除藩镇对皇权的威胁 , 赵匡胤打了三记重拳:
1.削弱兵权
除了前文提到对有实权的节度使罢镇改官外 , 赵匡胤还采取了“淘汰禁军中战斗力低下的军士 , 并诏令地方各州郡选拔精兵良将充实禁军”的手段 , 这一策略不仅使得禁军的实力大增 , 同时也变相削弱了藩镇的兵权 , 使得全国军事力量的分布形成了“强干弱枝”的局面 , 极大削弱了藩镇在军事方面对朝廷的威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