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符趣史|为何剑退出战场后更加多彩,东汉末年:佩剑、掷剑、比剑、舞剑
“宝剑赠英雄” , 剑在中国古代的十八般兵器中 , 有着特殊的地位 , 被称作“百刃之君” , 中国古代帝王均备宝剑 。 剑作为一种兵器 , 由于其直身轻薄 , 易折难攻 , 在西汉坚盔重甲的骑兵出现后 , 在大型战争中难以发挥作用 , 剑在战场上的作用逐渐被更加适宜于砍杀的环首大刀所取代 , 渐至东汉 , 随着水力鼓风技术和低温炼钢等炼钢技术的成熟 , 批量生产环首刀成为可能 , 加上单刃刀的锻造要求远低于两面开刃的剑 , 剑逐渐退出了军事战争的舞台 。 茅元仪《武备志》记载:“古之言兵者必言剑 , 今不用于阵 。 ”剑自东汉退出战场后 , 随着制作工艺的日渐精良 ,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被赋予了更多元的的文化意蕴和内涵 。
文章图片
一、东汉年间退出战场后 , 还有谁在用剑?
虽然剑在东汉末年退出了战场应用 , 但由于剑在早期防身护体的功能和平直细长的形象内涵 , 逐渐被赋予了超出武器之外的意义和内涵 , 在官员、文人、民间都掀起了一个用剑的高峰 。
1.带剑成为官方规定 。
战国秦简公时期 , “六年 , 令吏初带剑 。 ”“七年 , 百姓初带剑 。 ”以政令的方式强制规定官吏佩剑 。 汉承秦制 , 继承了有官吏佩剑的风气 。 《晋志》:“汉制自天子至百官 , 无不佩剑 。 其后惟朝带剑”《后汉书礼仪志》引《决疑要注》载:“凡救食 , 皆著赤帻 , 以助阳也.....侍臣著赤帻 , 带剑入侍 , 三台令史已下皆持剑立其户前 。 ”这段关于日食期间宫廷宿卫的礼仪描写,说明皇帝的侍臣在东汉时佩带主要为剑 。
终汉一朝 , 剑的地位因刀的兴起而在实战中而逐渐没落 。 但是 , 诸多的佩剑之礼已经升华为汉代礼仪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 虽然在东汉佩剑数量急剧下降 , 但是其佩剑之风却未淡失 , 而且佩剑在诸多场合已经升华为礼仪制度与舆服制度区分地位的必需品 。
文章图片
2.习剑成为文人练武的主要选择 。
文武双全是古代文人士子的理想状态 , 东汉文学家、书法家蔡邕在《答卜元嗣诗》诗中就写道:“斌斌硕人 , 待我以文 。 ”“斌”字现在翻译过来就是文武双全的意思 , 曹丕在《剑铭》也说到:“君子虽有文事 , 必有武备矣” 。 而剑被称为“君子武备 , 所以卫身” 。 是汉代以来文人习武的最佳选择 。 因社会崇尚武功 , 而传授剑术者更受社会的尊重和拥有显赫的名声 , 在当时学剑击剑已成为风气和人的一种才能的标志 。
《汉书·司马迁传》记司马迁祖上有一支曾在燕赵一带“以传剑论显” 。 司马相如“少时好读书 , 学击剑” , 东方朔“十五学击剑 , 目若悬珠 , 猛若孟贲” 。 田畴是跟随曹操的一员文武双全之才 , 《三国志·魏书·田畴传》:田畴“好读书 , 善击剑” 。 曾经常跟随曹操在邺下的崔琰“少朴呐 , 好击剑 , 尚武事” 。 少年时代的阮籍 , 他便非常爱好《书》、《诗》 , 更可贵的是 , 他还非常勤奋地练习武艺 , 剑术非常精湛了得 , 有诗为证:“少年学击剑 , 妙技过曲城 。 英风截云霓 , 超世发奇声 。 ”剑的品位高雅而尊贵 , 练剑剑已成为古人文化素养和才能的重要标志 。
文章图片
3.剑成为私人武装日常防卫、执行暗杀任务的主要兵器 。 西汉末年地方豪强势力已经非常强大 , 东汉光武帝刘秀就是在南阳豪强集团的支持下统一天下 , 因此 , 东汉以来一直对地方豪强势力采取放任的态度 。 地方豪强势力的崛起 , 伴生了大量的土地兼并现象 , 大量的农民流离失所 , 相当一部分人选择依附于地方豪强势力 。 大量的剑客成为了地方豪强势力的私人武装 , 承担了暗杀、刺杀等任务 , 由于剑相比刀更便于携带隐藏 , 剑成为私人武装的主要武器 。
- 玖慕华夏|一个能胜过吕布,一个打得过关羽,为何都不受重用?,刘备两员大将
- 南挽歌声|为何他却能得到皇帝赏识得以善终?,宋徽宗对梁山好汉忌惮不已
- 历史将军令|而是将人性看透了,为何郭嘉会算得那么准?他不是神
- 晋公子|汉武帝却为何拒绝封赏他?,揭秘漠北之战:卫青成功击溃单于主力
- 匆匆人生|却引发关羽之死,这是为何,诸葛亮好意拥戴刘备为汉中王
- 慧心莉莉|为何不平等条约都让李鸿章去签?,晚清中兴名臣很多
- 生活幸福|武不及曹彰,曹操为何让曹丕接替王位呢?,曹丕文不如曹植
- 沉墨I方之城|到底是谁的责任,蜀中多有名将,为何诸葛亮不用,马谡失街亭
- 「」清朝灭亡了108年,为何皇陵还有守墓人?他们的工资从哪里来
- 雨过彩虹|选贤任能不行吗?这正是古人聪明之处,古代皇位为何要嫡长子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