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古代的军队为什么要绕过城池而不是直取都城?

【爱历史】古代的军队为什么要绕过城池而不是直取都城?
文章图片
古代发生战争 , 军队能不能绕过城池?
这是一个很简单也很有意思的问题 , 答案自然是可以绕过 。
像明朝的靖难之役 , 燕王朱棣起兵4年 , 虽然胜多败少 , 但由于兵力不足 , 无法巩固胜利成果 , 只是据有北平、保定、永平三个郡 , 始终无法真正的扩大战果 。 最后兵行险着 , 采取了突袭斩首行动 , 绕过重兵驻守的山东 , 一路不与各地守军多纠缠 , 是直下南京 。
在各地勤王军队来临之前 , 拿下了南京 , 是一锤定音 , 将侄子建文帝朱允炆赶下皇位 , 登基为帝 。
还有在明朝末年 , 清太宗皇太极率领军队 , 也是几次绕道入关 , 一度兵临北京城下 , 虽然没有拿下北京 , 但也是收获不小 。
不过虽然打仗可以绕过城池 , 但是一般来说 , 正常的战争模式 , 还是一路攻城略地 , 而不是绕过城池 , 再进行战争 , 这种方式很危险 。
【爱历史】古代的军队为什么要绕过城池而不是直取都城?
文章图片
一是在于 , 一般来说 , 古代的战争 , 绕过城池的战略意义 , 都是要采取斩首行动 , 直取敌人心脏 , 拿下对方都城 , 来一锤定音 。
【爱历史】古代的军队为什么要绕过城池而不是直取都城?】可是战争没有这么简单 , 首先即使打到都城下 , 也不一定能拿得下 。 其次即使战争一方突袭拿下对方的都城 , 也不会一锤定音 , 反而可能会引起更激烈的反抗 。
像清太宗皇太极几次绕道入关 , 明朝一方的勤王军队是源源不断 , 北京的守军也是一致对外 , 因为在明朝内部 , 清军一方就是要一致对外的强敌 。
还有元军当年南下 , 兵临都城临安 , 虽然谢太后和宋恭帝出降 。 但是再往南 , 其他地方可不是应声而降 , 宋末三杰陆秀夫、文天祥、张世杰拥立宋朝宗室继续反抗 , 坚持3年 , 随着崖山海战失败才结束 。
所以绕道直取都城 , 不只是风险大 , 还要看适合不适合自己 。 像朱棣之所以可以成功 , 就是因为他是宗室藩王 , 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 , 虽然是造反 , 但与建文帝朱允炆的战争 , 也属于皇族内部家务事 。
而且他胜多败少 , 打出了赫赫威名 , 所以一拿下南京城 , 自然是一锤定音 , 轻轻松松拿下整个天下 。
【爱历史】古代的军队为什么要绕过城池而不是直取都城?
文章图片
二是在于绕过城池而战 , 相当于将自己后背交给敌方 , 敌方没事在你后面偷袭一下什么的 , 也够你受的 。 如果绕过的城池 , 驻扎大量军队 , 即使后面可以打赢 , 也保不住胜利果实 。 打不赢 , 那更惨了 , 很容易会被包饺子 。
像靖难之役朱棣直下南京 , 要不是有着李景隆开金川门里应外合快速攻进南京的话 , 很可能是一时半会攻不下高大坚固的南京 , 然后被南京守城军队和勤王军队合围 , 会功败垂成 。
三是在于战争说白了就是拼后勤 , 如果你后勤强大 , 可以进行长时间战争 , 那么你就赢了一半 。
除此之外 , 还可以以战养战 , 攻下一地 , 掠夺当地的粮草资源 , 来补充己方军队 。
如果绕开城池 , 意味着后勤很可能补充不上 , 甚至被切断 。 更是做不到以战养战 , 毕竟古代的粮草资源什么的 , 一般集中在城池之中 , 没有后勤的话 , 那还打个什么呢?
即使打到对方都城之下 , 一时半会攻不下的话 , 那么没有补给 , 又要面对源源不断的勤王军队 , 那么肯定是失败结局 。
【爱历史】古代的军队为什么要绕过城池而不是直取都城?
文章图片
四是在于有些地方是没法绕开的 , 比如你的目标是敌方城池 , 那么一路突袭之下 , 兵临城下以后 , 依旧要面对坚固的城池 。
还有古代一些城池有诸如函谷关和剑门关这种天险可守 , 如果你的目标是这种城池 , 那么很难绕开 , 只能硬攻 , 爬大山高原也不现实 。
五是在于古代的交通并不发达 , 很多交通要道是依托城池连接在一起 。 要绕开城池 , 往往意味着并不能走大道 , 军队要是骑兵还好点 , 军队要是步兵 , 那么进军速度缓慢 , 这样绕开城池也没什么意义了 。
最后总结来说 , 在古代绕开城池是一种手段 , 往往在于出其不意突袭对方心脏地带 。 但是限制太多 , 很容易弄巧成拙 , 所以古代战争的主流是一路攻城略地 , 稳打稳扎 , 才能取得最终胜利 。
当然到了近现代 , 就又不一样了 , 不重点攻击大城市 , 绕开大城市 , 其实也有好处 。 诸如可以引敌出击 , 然后集中兵力 , 将其有生力量一步步消灭 , 最后自然锁定胜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