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历史文化】司马相如与巴蜀史志文献编纂关系考‖且志宇( 三 )


二、司马相如赋对巴蜀史志编纂的贡献
清代学者认为 , 汉赋虽属于文学作品范畴 , 但它同时还承担着志书的功能 。 清初学者朱鹤龄撰《读文选诸赋》:“当知其作赋之意 , 盖主于稽土风 , 验方志 , 侈学士之闳览 , 成一家之著作 。 ”(《愚庵小集》卷13)陆次云《与友论赋书》曾言:“汉当秦火之余 , 典坟残缺 , 故博雅之儒 , 辑其山川名物 , 著而为赋 , 以代乘志 。 ”(《北墅绪言》卷4)清中期袁枚也持类似观点 。 袁枚指出:“古无类书 , 无志书 , 又无字汇;故《三都》《两京》赋 , 言木则若干 , 言鸟则若干 , 必待搜辑群书 , 广采风土 , 然后成文 。 果能才藻富艳 , 便倾动一时 。 洛阳所以纸贵者 , 直是家置一本 , 当类书、郡志读耳 。 ”(《随园诗话》卷1)类似观点在其《历代赋话序》中也有所表述 。 清末程先甲指出当时部分学者“议者谓古无志乘 , 爰尊京都;志乘既兴 , 兹制可废”的观点(《金陵赋》) 。 今日学者如王树森先生等对清人“赋代志乘”的观点也有研究 。
【爱历史】【历史文化】司马相如与巴蜀史志文献编纂关系考‖且志宇
文章图片
左:邛崃市文君井;右:邛崃市相如琴台
“赋代志承”的观点 , 可追溯到晋代左思 。 其《三都赋序》中 , 便有将赋与方志联系在一起的趋向 。 “赋者 , 古诗之流也 。 先王采焉 , 以观土风 。 见绿竹猗猗 , 则知卫地淇澳之产 。 见在其版屋 , 则知秦野西戎之宅 。 故能居然而辨八方 。 ”又曰:“余既思摹《二京》而赋《三都》 。 其山川城邑 , 则稽之地图;其鸟兽草木 , 则验之方志 。 ”左思一再强调赋有“任土作贡”“辨物居方”的作用 , 如《吴都赋》称“方志所辨 , 中州所羡” , 张铣注曰:“方志 , 谓四方物土所记录者 , 若分辨色类 , 则必有中国之所叹羡也 。 ”也提及赋对于方物土产的记载 。
《汉书艺文志》著录《司马相如赋》29篇 , 尽管存世的6篇赋中并无京都赋 , 但也多有史志的成分 。 他的赋中往往自觉不自觉使用巴蜀方言 , 记载巴蜀方物 。 以其《上林赋》为例:
(一)书蜀语
《上林赋》中写道“行乎洲淤之浦” , 按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引郭璞称:“淤亦洲名 , 蜀人云 , 见《方言》 。 ”也就是说 , “淤”是蜀地方言对洲的称谓 。 《上林赋》又写道“渐离” , 李善《文选注》引李奇曰:“周洛曰鲔 , 蜀曰 。 ”也就是说 , “”是蜀地方言对鲔鱼的称谓 。 此外 , 关于司马相如赋中对巴蜀方言的使用 , 今人万光治先生(《汉赋通论》 , 巴蜀书社1989年版 , 第322页)、王启涛先生(《司马相如赋与四川方言》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有具体论述 。
【爱历史】【历史文化】司马相如与巴蜀史志文献编纂关系考‖且志宇
文章图片
邛崃市司马相如琴台遗迹照(图片来源:《娱闲录》 , 1915年第14期《四川公报增刊》)
(二)名蜀物
通过《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三家注 , 及《文选上林赋》六臣注 , 可以看到注家明确指出的《上林赋》所录蜀地动植物有如下3项:
1.卢橘 。 《上林赋》:“于是乎卢橘夏孰 。 ”
裴骃《史记集解》引郭璞曰:“今蜀中有给客橙 ,
似橘而非 , 若柚而芬香 , 冬夏华实相继 , 或如弹丸 , 或如拳 , 通岁食之 , 即卢橘也 。 ”
2.答遝 。 《上林赋》:“榙遝离支 , 罗乎后宫 , 列乎北园 。 ”李善《文选注》引张揖曰:“榙遝 , 似李 , 出蜀 。 ”
3.猛氏 。 《上林赋》曰:“格虾蛤 , 鋋猛氏 。 ”李善《文选注》引郭璞曰:“今蜀中有兽 , 状如熊而小 , 毛浅有光泽 , 名猛氏 。 ”
当然 , 在三家注和六臣注之外 , 《上林赋》中还有多种蜀地物产 。 如赋中提到“蜀石黄碝” , 按宋代高似孙的说法 , “蜀石”也出自蜀地:“有人遗余玉笔格一枚 , 状如浆水玛瑙 , 而非玉也 , 因扣之 。 谓玉出嘉陵 。 按:司马相如《上林赋》曰‘蜀石黄碝’ , 张揖曰:‘蜀石 , 次玉者也’ , 嘉陵之玉盖出于此 。 ”(《纬略》卷4)此外 , 《上林赋》中还记录了巴蜀地区的民俗 , 如“巴渝舞”和“颠歌”这两种民间歌舞艺术:“巴渝宋蔡 , 淮南干遮 , 文成颠歌 , 族居递奏 。 ”李善《文选注》引郭璞曰:“巴西阆中有渝水 , 僚居其上 , 皆刚勇好舞 。 初高祖募取 , 以平三秦 , 后使乐府习之 , 因名巴渝舞也 。 ”又引文颖曰:“颠 , 益州颠县 , 其人能作西南夷歌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