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富不过三代”的真实原因( 二 )


《中庸》上面说到:“君子之所不可及者 , 其惟人之所不见乎 。 ”文正公曾经对僚属宣誓:“不取军中的一钱寄回家里” , 而且是数十年如一日无违誓言;这与三国时代的诸葛公是同一风格的 。 因此 , 当时的将领僚属多数都很廉洁;而民间在无形当中也受益不小 。 所以 , 为官者躬行廉洁 , 就是暗中为民造福;如果自己贪钱 , 那么部下将领官吏 , 人人都想发财 , 老百姓就会受害不小了 。
【爱历史】“富不过三代”的真实原因
文章图片
聂云台父亲聂缉椝 , 望族出身 , 其家族以“三代进士 , 两世翰林”著称一时 。 聂缉椝本人是晚清封疆大吏 , 民族资本家代表 。
03
《大学》上说:“仁者以财发身 , 不仁者以身发财 。 ”《孟子》说:“为富不仁 , 为仁不富 。 ”因为贪财与不贪财 , 关系着别人的利益和幸福;所以发财便能造罪 , 不贪财方能造福 。
世人都以为积钱多买些田地房产 , 便能够使子孙有饭吃 , 过得幸福 , 所以拼命想发财 。 今天看看上述几十家的事实 , 积钱多的 , 反而使得子孙没饭吃 , 甚至连子孙都灭绝了;不肯取巧发财的 , 子孙反而能够有饭吃 , 而且有兴旺的气象 。 平常人又以为不积些钱 , 恐怕子孙会立刻穷困;但是从历史的事实、社会的经验看来 , 若是真心利人 , 全不顾己 , 不留一钱的人 , 子孙一定会发达 。
现在我再举几个例子来说 。
宋朝的范文正公 , 他做穷秀才的时候 , 心中就念念在救济众人 。 后来做了宰相 , 便把俸禄全部拿出来购置义田 , 赡养一族的贫寒 。 先买了苏州的南园作为自己的住宅 , 后来听见地理风水家说:“此屋风水极好 , 后代会出公卿 。 ”他想 , 这屋子既然会兴发显贵 , 不如当作学堂 , 让全苏州人的子弟在此处受教育 , 可使更多的人都兴发显贵 , 那样就更好了 。 所以就立刻将房子捐出来 , 作为学堂 。 他念念在利益群众 , 不愿自己一家独得好处 。 结果 , 自己的四个儿子都发达显贵 , 作了宰相、公卿、侍郎 , 而且个个都是道德崇高的楷模 。 他的儿子们曾经请求他在京里购买一所花园宅第 , 以便退休养老时娱乐 , 他却说:“京中各大官家中的园林甚多 , 而园主人自己又不能时常游园 , 那么谁还会不准我游呢!何必非要自己有花园才能享乐呢?”
范文正公的几位公子 , 平日在家都是穿着布素衣服 。 范公出将入相几十年 , 所得的俸钱 , 也都作了布施救济之用 , 所以家用极为节俭 , 死的时候 , 连丧葬费都不够 。 照普通人的心理 , 以为这样太不替子孙打算了 , 谁知道这才是替子孙打算最好的法子 。 不单是四个儿子都作了公卿 , 而且能继承他父亲的思想 , 舍财救济众人 。 所以 , 范家的曾孙辈也极为发达 , 传到了数十代的子孙 , 直到现在 , 已经是八百年了 , 苏州的范坟一带 , 仍然有很多范氏的后人 , 并且还时常出优秀的子孙后代 。 世人若是想替子孙打算 , 想留饭积福给子孙 , 就请按照范文正公的存心行事 , 才是最好的方法 。
【爱历史】“富不过三代”的真实原因
文章图片
范仲淹像
再说元朝的耶律文正公 , 他是元太祖及元世祖的军师 , 军事多数是由他来决策 , 他却是借此而救全了无数的百姓 。 因为元太祖好杀 , 他善于说话 , 能够劝谏太祖不要屠杀 。 他身为宰相 , 却是布衣蔬食 , 生活俭朴 。 他是个大佛学家 , 利欲心极为淡泊 。 在攻破燕京的时候 , 诸位将领都到府库里收取财宝 , 而他却只吩咐将库存的大黄数十担 , 送到他的营中 。 不久 , 就发生了瘟疫 , 他用大黄治疗疫病 , 获得了很大的效果 。 他也是毫无积蓄 , 但是他的子孙 , 数代做宰相的却有十三人之多 。 这也是一个不肯积蓄私钱 , 而子孙反而享大发达的证据 。
【爱历史】“富不过三代”的真实原因
文章图片
耶律楚材像
再说清朝的林文忠公 , 他是反对英国侵略以致于引发鸦片战争的伟人 。 他如果想发财 , 当时弄个几百万是很容易的事情 。 他认为鸦片贻害人民非常严重 , 所以 , 不怕用激烈的手段烧毁了鸦片两万箱 。 后来 , 英国人攻广东 , 一年攻不进 , 以后攻陷了宁波、镇江 。 清朝不得已 , 就将林文忠公革职充军 , 向英国人谢罪谈和 。 林公死了以后 , 也是毫无积蓄 , 但是他的子孙数代都是书香不断 , 曾孙辈中尚有进士、举人 , 至今日仍然存在显达者 。 数年前故世的最高法院院长林翔 , 也是其中的一人 , 而且道德亦非常的崇高 。 这又是一个不肯发财 , 而子孙反而大发达的证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