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秦始皇陵为何至今不敢挖掘?万历棺椁曾扔进深山,丝织品装裱反了( 二 )


比较稳妥的方式就是在秦始皇陵开采前 , 在上面罩上一个考古舱 , 考古舱是一个玻璃型的容器 , 可以控制现场的湿度和温度 , 降低工作人员带入微生物或者细菌的几率 , 最大程度上保护文物 。
【历史故事】秦始皇陵为何至今不敢挖掘?万历棺椁曾扔进深山,丝织品装裱反了
文章图片
不过秦始皇陵墓的面积不是一般地大 , 皇陵地宫开口最上层的封土长度就达到了170米 , 宽150米 , 比两个足球场地还要大 。
墓葬的底部东西长80米 , 南北宽50米 , 刚好4000平方米 , 相当于10个标准的篮球场 , 而整个地宫高15米 , 相当于5层楼 , 这还没算上上面的封土层 。
如果想建造一个恒温恒湿的考古舱 , 面积要比三星堆还要大上几倍 , 中间还不允许立柱子 , 否则会破坏整个遗址的面貌 , 这不仅考验着施工技术 , 还要不断投入真金白银 , 只有在巨额经费的支撑下才能完成这一考古舱 。
【历史故事】秦始皇陵为何至今不敢挖掘?万历棺椁曾扔进深山,丝织品装裱反了
文章图片
我国还是《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成员国之一 , 秦始皇虽然是中国最伟大的文明之一 , 可它同时也是中国第1批世界文化遗产 , 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之后 , 秦始皇陵已经不再专属于中国 , 而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 因此我们必须要遵循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原则:保存现状 , 恢复原状 , 可逆性、可识别性和最小干预 。
换句话说就是能少折腾就少折腾 , 能先保护就先保护 。
从2013年开始 , 秦始皇陵考古院就开始对秦始皇陵西侧的1号陪葬坑中进行持续的挖掘 , 1号墓葬一共有三个陪葬坑 , 南边的陪葬坑基本挖掘完毕 , 北边的两个陪葬坑里也出土了大量文物 。
【历史故事】秦始皇陵为何至今不敢挖掘?万历棺椁曾扔进深山,丝织品装裱反了
文章图片
可喜的成果集中在2021年 , 从1号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珍贵的国宝级文物 。 其中就包括金骆驼 , 银骆驼 , 金舞袖俑、镶嵌着琉璃的银猎犬以及15个一组的编钟 。
【历史故事】秦始皇陵为何至今不敢挖掘?万历棺椁曾扔进深山,丝织品装裱反了
文章图片
这些考古成果证明该墓的主人地位高贵 , 仅陪葬坑就如此地奢华 , 不仅再次唤醒了我们对于秦始皇陵八大惊奇的猜想 。
其中不少猜想都有大量科学技术的辅证 , 仅需挖掘秦始皇陵后进行印证 。
1、封土岭的高度
封土岭是整个陵园中仅存的地面建筑 , 封土岭是由一层层的土夯筑而成 , 在封土四周的断面上 , 我们可以看到上下叠压的封土层 。
【历史故事】秦始皇陵为何至今不敢挖掘?万历棺椁曾扔进深山,丝织品装裱反了
文章图片
有一种说法是秦始皇活了50年 , 所以对陵园封土的建筑高度有了自己的要求 , 那就是建造50丈的封土 。
秦汉时期的50丈相当于现在的115米 , 历代学者都开始对封土层进行了考察 , 明代学者杜牧就曾经进行过实测 , 不过他的记载却只有14米高 。
1917年 , 法国学者威客对封土岭进行调查 , 测得的封土高度为46米 , 由此在实际测量的情况下 , 他提出封土的外形并非一个完整的四棱锥体 , 而是一个三层的台阶状 。
【历史故事】秦始皇陵为何至今不敢挖掘?万历棺椁曾扔进深山,丝织品装裱反了
文章图片
经过数十年的研究 , 人们对于封土高度的认知越来越深入 , 根据秦始皇陵南高北低、中间高两边低的结构 , 秦始皇陵的封土其实并不是一个统一的高度 , 而是根据山势建成的有一个起伏不断的封土层 。 因此它的垂直高度也并不是一个固定的高度 。
2、举世瞩目的“九层高台”
考古学家一般将没有人类活动过的原始土层叫做“生土” , 生土往往是由于风化、洪水等原因形成的 , 颜色单一、质地一致 , 所以非常好辨认 。
人类活动过的土层被称为“文化层”或者熟土层 , 熟土层情况复杂 , 里面有很多人类活动的残存痕迹 , 古人往往会将建筑的土层夯实 , 让他们变得坚固 , 这就变成了夯土层 。
【历史故事】秦始皇陵为何至今不敢挖掘?万历棺椁曾扔进深山,丝织品装裱反了
文章图片
在封土层之下就有一层厚厚的夯土层 , 考古人员用洛阳铲取出了一些泥土进行化验 , 这里稍微介绍一下 , 洛阳铲头刃部呈月牙状 , 剖面呈半桶形 , 将洛阳铲插到地下后 , 提起时会带出一铲的泥土 , 这些泥土就成为我们窥探秦始皇陵最为重要的依据 。
由于封土很厚 , 要查明封土之下的情况 , 需要非常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 所以最开始考古人员采用钻孔的方式钻到了16米之下的封土层 。
经过详细的勘察 , 我们发现在封土层下有一座高约30米的9层高楼 , 高楼上窄下宽 , 台阶使用木质结构 , 屋面覆盖着瓦片 , 高楼顶部与封土表面仅一米之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