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秦始皇陵为何至今不敢挖掘?万历棺椁曾扔进深山,丝织品装裱反了

1974年3月的一天 , 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县一位农民想在村外打一口井 , 却在打井的过程中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巨大的陶瓷人头 , 谁成想这一惊人的发现竟揭开了中国第一位皇帝秦始皇陵墓神秘的面纱 。
从那时起 , 人们对秦始皇陵的探测工作就从未停止 , 目前出土的4个秦始皇陵兵马俑俑坑 , 每一个俑坑都能带来全新的认知 。
【历史故事】秦始皇陵为何至今不敢挖掘?万历棺椁曾扔进深山,丝织品装裱反了
文章图片
秦始皇生前性情不定 , 骄纵跋扈 , 死后的陵墓也一样扑朔迷离 , 成为中国考古史中最难破解的谜团之一 。
时至今日 , 除了使用科技手段对秦始皇陵进行探测外 , 秦始皇陵依然保持着原有的风貌 , 秦始皇陵到底有多少我们所不知道的奥秘?又为何时至今日还不挖掘呢?
新中国成立之后 , 考古队员曾对明代万历皇帝的陵墓定陵进行过主动挖掘 , 可是这次发掘却带给中国考古界一次惨痛的教训 , 也让秦始皇陵的挖掘暂缓了脚步 。
【历史故事】秦始皇陵为何至今不敢挖掘?万历棺椁曾扔进深山,丝织品装裱反了
文章图片
从定陵中出土了一些纺织品 , 包括了大量的龙袍凤衣 , 锦被等物品 , 虽然长期被埋在地下 , 可这些物品色泽光鲜 , 活灵活现 , 价值连城 。
在令考古队员惊叹的同时 , 如何进行保存却难坏了众人 , 这些奢侈品一旦接触到空气 , 很容易发生氧化 , 因此隔绝空气成为首要条件 。
有些队员建议把纺织品像古画一样装裱起来 , 背后衬用韧性比较大的纸张 , 这样方便书卷 。 还有队员建议在浆糊中加入防腐剂 , 这样可以长久地将奢侈品保存下来 。
在定陵还没有发掘完 , 第1次出土的丝制品已经出现了变色、变脆、变硬的现象 , 原本鲜艳的刺绣产生了黑斑 , 逐渐发霉 , 造成了不可逆的损坏 。
【历史故事】秦始皇陵为何至今不敢挖掘?万历棺椁曾扔进深山,丝织品装裱反了
文章图片
没办法 , 大家只能抓紧“抢救”文物 。
当时我国的文学家沈从文还去看了这些丝织品 , 发现技术人员在装裱的时候竟然将反面装裱了起来 , 当时沈从文问道 , “不是应该露出正面吗?” 。
技术人员却回复“研究结构不也应该看反面吗?”由于技术人员当时不懂装裱原理 , 所以造成丝织品依然毁损严重 。
尽管沈从文指出“研究反面也不能把反面装裱起来” , 但技术人员却置若罔闻 , 以至于以后展出的定陵丝制品只能使用复制品 。
遭受同样悲惨命运的还有帝王的三具棺椁 , 现在我们去定陵参观 , 会看到地宫中安放着三口巨大的棺椁 , 可这三口棺椁并不是用金丝楠木制作而成的 , 而是用水泥和石灰制造的复制品 。
【历史故事】秦始皇陵为何至今不敢挖掘?万历棺椁曾扔进深山,丝织品装裱反了
文章图片
那么真正的棺椁去了哪里?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 当时的工作人员直接将金丝楠木制成的棺椁扔到了城外的山沟里 。
1959年9月30日 , 当时定陵博物馆开馆 , 由于装入了太多的文物 , 仓库根本放不下那么多物品 , 于是直接把体形硕大的棺椁扔到了山下 。
一个星期之后 , 定陵棺椁被扔的消息传到了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夏鼐耳中 , 当他得知这个消息后 , 气得全身发抖 , 立刻要求定陵博物馆赶紧将棺椁捡回来 。
当工作人员到达山谷后 , 却发现空荡荡的山谷里早已经没有了棺椁的踪影 。 一打听才知道三口棺椁都被山下的群众给捡走了 , 一对夫妇把一个棺椁重新打了两口棺材 , 结果刚一做好棺材两人就一命呜呼 , 另一家用金丝楠木做成了一个大柜子 , 结果家里的4个小孩跑到里面玩 , 被扣在柜子里出不来活活闷死 。
文物的损失让众人痛心不已 。
有了这样的前车之鉴 , 考古界达成了一个共识:不要主动去挖掘帝王陵墓 , 让这些人类最伟大的遗产完整地保留下来 。
由于秦始皇陵墓葬中的氧气已经消耗殆尽 , 细菌活动非常的微弱 , 整个墓葬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微环境” , 如果强行把墓葬打开 , 很容易破坏墓葬的平衡 , 给陪葬品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 。
【历史故事】秦始皇陵为何至今不敢挖掘?万历棺椁曾扔进深山,丝织品装裱反了
文章图片
在马王堆汉墓的开采过程中就发生过这样的惨剧 , 考古学家挖到了一个漆鼎 , 揭开盖子之后发现里面飘着几片藕片 。
可令专家们没有想到的是将藕片取出之后 , 在众目睽睽之下 , 这些藕片居然消失不见了 。
这是因为藕片取出之后 , 由于在缺氧环境中接触到了新鲜的氧气 , 立刻造成了氧化反应 , 所以在挖掘墓葬之前 , 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 保证文物的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