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秦始皇陵为何至今不敢挖掘?万历棺椁曾扔进深山,丝织品装裱反了( 三 )


【历史故事】秦始皇陵为何至今不敢挖掘?万历棺椁曾扔进深山,丝织品装裱反了
文章图片
那么为何秦始皇要在陵墓中建造九层高台呢?
这个现象在《汉书·贾山传》中有过记载“(始皇)死葬乎骊山 , 隶徒数十万人 , 旷日十年 。 下彻三泉 , 合采金石 , 冶铜锢其内 , 漆涂其外 , 被以珠玉 , 饰以翡翠 , 中成观游 , 上成山林” 。
“上成山林”比较好理解 , 指的是巨大的封土像山一样 , 上面种植密密麻麻的树木 , “中成观游”中的观指就是一种高台建筑 , 指的便是9层之台 。
秦汉人有一种“朴素”的死亡观为“事死如事生” , 指的是人死了之后并不是真正的死去 , 他的灵魂仍然存在于后世 , 接受祖子孙后代的供奉和祭祀 , 因此陵墓中需要建造一个类似于观景台的建筑 , 俯视万物众生 , 站在巍峨9层之台仰望巍峨的骊山 , 看着浩浩荡荡的渭水和咸阳的百姓 , 感叹一声“这才是朕打下的江山” 。
【历史故事】秦始皇陵为何至今不敢挖掘?万历棺椁曾扔进深山,丝织品装裱反了
文章图片
正是在这种思想的驱使下 , 九层之台被建在了陵墓里 , 成为了一种奇怪的建筑 。
3、秦始皇陵地宫中的天文形象图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秦陵地宫“上具天文 , 下具地理” 。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夏鼐由此推测“上具天文”代表地宫顶部摹写着四神二十八星宿的天文图像 。 洛阳的壁画星像图用色彩描述在12块长方砖上 , 被认为是发现的时代最早的星象图 。
【历史故事】秦始皇陵为何至今不敢挖掘?万历棺椁曾扔进深山,丝织品装裱反了
文章图片
星象图最东边是太阳图 , 中宫是北斗及与其相关的五车、贯索 , 然后是东方的心、房 , 西方的毕、昴、参 , 北方的虚、危 , 南方的柳、鬼等九宿 , 以及月亮图、河鼓和织女 。
在主室顶部会有代表天空的除日、月云和飞朔在流云之间的各种仙鹤外 , 还有用青莲色、白色和黑色三色勾绘的两个大的同心圆圈 , 在这两个圆圈之间绘有星辰八十余颗 , 这便是古代天文中的二十八宿图 。
【历史故事】秦始皇陵为何至今不敢挖掘?万历棺椁曾扔进深山,丝织品装裱反了
文章图片
秦始皇陵地宫的星象图很可能类似于西安交大汉墓的形式 , 而且更具写实性 , 彩绘更精致 , 制作更精美 。
4、秦始皇陵地宫中的水银“护城河”
1981年 , 研究人员在对秦始皇陵进行大规模测试时发现土壤中在1.2平方米的范围内有一个强汞异常区 , 汞含量高于陵墓外含量八倍 。
如此异常的汞含量意味着地宫中有大量的水银挥发 , 这也印证了上面提到的“上具天文”的后半句“下具地理” 。
【历史故事】秦始皇陵为何至今不敢挖掘?万历棺椁曾扔进深山,丝织品装裱反了
文章图片
古人希望长生不老 , 因此从汉代开始盛行大规模炼丹术 , 通过加热汞化物获得水银 , 汞除了被用于炼丹外 , 还可以制作鎏金鎏银的器具或者作为颜料使用 。
可秦始皇陵中的水银含量远远超出大家的想象 , 估计用量在100吨左右 。
为何会用如此多的水银?司马迁的解释是“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 , 机相灌输 , 才能下具地理” , 也就是说水银代表着大秦王朝的海纳百川 。
在战国时期齐王墓等墓中就曾有水银的记载 , 可用量却远远不及秦始皇陵 。
【历史故事】秦始皇陵为何至今不敢挖掘?万历棺椁曾扔进深山,丝织品装裱反了
文章图片
要形成这一气势磅礴的局面 , 水银的含量能不大吗?
也有人认为水银有剧毒 , 可以阻止那些闯入的盗墓者 , 或者起到防腐的作用 , 但其实这却并不是秦始皇真正的初衷 , 因为在当时水银有毒的事实还未被发现 , 水银防腐的作用也是到了宋朝才被知晓 。
当时为了这一百吨水银也是煞费苦心 , 四川东南一带是春秋战国时期汞矿的产地 , 可要将其运到关中却需跨长江 , 溯嘉陵江而上 , 走巴山 , 过汉水 , 经过千里栈道才能到达 。
运输100吨水银的难度可想而知 , 这种厚葬的习俗也就只有秦始皇能够完成 。
5、地宫中有道“防水大坝”
《史记》中记载“始皇初即位 , 穿治郦山 , 及并天下 , 天下徒送诣七十馀万人 , 穿三泉 , 下铜而致椁 , 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 。 ”
“穿三泉”指的是穿过了三层地下水 。 秦始皇陵附近的水文资料显示 , 第一层地下水距地面约为16米 , 那么穿过三层这样的地下水有多深呢?
【历史故事】秦始皇陵为何至今不敢挖掘?万历棺椁曾扔进深山,丝织品装裱反了
文章图片
公元前210年 , 秦始皇50岁生日时 , 宰相李斯向其报告 , “我带着72万人修筑骊山陵墓 , 挖到很深后火已经打不着了 , 每一次凿墙壁只能听见空洞洞的声音 , 好像已经挖到了地底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