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余永定:“双循环”战略调整非常必要 八点建议实现从“国际大循环”到 “双循环”的转变


经济观察报|余永定:“双循环”战略调整非常必要 八点建议实现从“国际大循环”到 “双循环”的转变
本文插图
余永定表示 , 现在提出的“双循环”战略调整是非常正确的 , 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作者:胡艳明 封图:图虫创意
经济观察报|余永定:“双循环”战略调整非常必要 八点建议实现从“国际大循环”到 “双循环”的转变
本文插图
“一方面 , 我们并没有放弃国际大循环 。 另一方面 , 我们是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 。 我以为这种调整是非常正确的、非常必要的 。 ”针对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讨论 , 在8月16日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CWM50)举行的“当前形势下构建'双循环体系'的可行性与对策”专题会议上 ,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余永定在会上做出如上表示 。
在发言中 , 余永定首先回顾了循环经济的理论背景 , 余永定称“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决定 , 并不是对国际大循环战略的否定 , 而是对它的扬弃 , 是对它的补充和发展 。 并且 , 保证我国的粮食和能源安全 , 是“双循环”战略调整中最重要的策略 。
最后 , 余永定表示 , 总之 , 现在提出的“双循环”战略调整是非常正确的 , 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 经济学者应该全力支持这种战略的转变 , 尽我们所能地提供一些智力支持 , 为使中国在未来10年、20年甚至更长时间中 , 经济能够继续保持稳定持续的增长做出自己的贡献 。
以下为其发言实录:
我希望补充几点看法 。 在此之前 , 首先 , 我们需要对一些关于背景的理论讨论进行回顾 。 在1987年10月 , 时任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的王建 , 向中央提出了“关于国际大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的构想” 。 因为我是1988年离开到牛津的 , 那年我还在国内 , 因此我记得非常清楚 。 当时我与我的领导浦山所长就讨论过王建的建议 , 他在《光明日报》也发表过一篇长文 , 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 坦率讲 , 由于受劳尔·普列比什、萨米尔·阿明等第三世界左翼经济思潮的影响 , 我当时对“大进大出”的建议是有疑虑的 。
王建提出的“国际大循环”的构想 , 用标准的西方经济理论的标准来看似乎没有什么更多的理论 。 但事后证明这是一个非常杰出的构想 。 我个人认为 , 虽然中国学界提出过不少推进中国改革、开放的政策建议 , 但就对政策的影响而言 ,“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国际大循环”构想的成功 , 是其他建议难以比拟的 。 当然 , 我这里主要讲的是经济发展战略 , 不涉及体制改革等领域的问题 。
另外 , 也应该看到 , 随着“国际大循环”战略的成功 , 对其进行调整的必要性也日益显露出来 。 事实上 , 政府早在2006年初发布的十一五规划中就已经明确提出 , 应“立足扩大国内需求推动发展 , 把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作为基本立足点 , 促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向消费与投资、内需与外需协调拉动转变” 。
理论界对如何调整国际大循环战略的讨论在90年代后期就已经开始了 。 2009年 , 人民大学贾教授提出 , “国内经济大循环战略是……破解美元霸权和应对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危机的根本性措施”(见贾根良:《化危为机:中国外向型经济需作战略转型》 , 《广东商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 。 )据我所知 , 这可能是国内学者首提“国内经济大循环”的概念 。
应该看到 , “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决定 , 并不是对国际大循环战略的否定 , 而是对它的扬弃 , 是对它的补充和发展 。 正如马克思所说:“辩证法对现有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包含对现有事物的否定理解” 。
国际大循环战略有力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增长 。 在1979年时 , 中国GDP占全球GDP的比重是1.79% , 而中国的GDP总量在全球排11位 , 此时中国的GDP总量还不如荷兰 。 到了2008年 , 情况就已经非常不同了 , 中国GDP总量已经大幅提升了 。 在2010年 , 中国的GDP就已经超过日本 , 而2018年底中国GDP占全球GDP的比重 , 达到了16% 。 中国的GDP已经超过美国GDP的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