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支与仁义

上言当权得位,则不交差,乙见辛,丙见壬,丁见癸 。犹二女同居,两男并处,阴阳不合,不成庆也 。庚辛主义,甲乙主仁,以交差,故不仁不义 。丙丁主礼,壬癸主智,以相畏,故或是或非 。若庚合于乙,辛舍于甲,则刚柔相乘,仁义兼济,非交差也 。若丙见癸官,丁合壬禄,则阴阳相配,水火既济,非相畏也 。或以甲申、乙酉为不仁,庚寅、辛卯为不义,缘寅申庚甲之交差,卯酉乙辛之暗战;丙遇壬,则丙非壬是;丁逢癸,则癸是丁非 。子午同然,巳亥一致 。凡命遇此一辰,始可言之 。
故有先贤谦己,处俗求仙 。崇释则离宫修定,归道乃水府求元 。
仁义每乖于得失,是非常绊于荣枯 。于是日用不知,曾无休息,故有先贤谦己处俗,求仙割爱,少私寡欲 。或崇释以灭心之火,或归道以益肾之精,内守精神,外除幻妄,达物我非有,明色空究竟者,莫非是也 。
是知五行通道,取用多门 。理于贤人,乱于不肖 。成于妙用,败于不能 。
道无乎不在,物无乎非道 。五行变化,通乎大道,何所不该,其取用不一,故谓多门 。如识者取之以修定,仙者取之则求元 。自非顿悟之士,岂能与此?是贤者得之,能穷理尽性,达五行之妙用 。愚者失之,终亦自昧,而无所得 。能者养之以取福,不能者败之以取祸 。《易》曰:苟非其人,道不虚行 。
干支与仁义 (二)不仁不义,庚辛与甲乙交差,或是或非,壬癸与丙丁相畏 。
前文中提到的当权得位,则指的是四柱之中不交差、不相畏 。就好像甲见庚、乙见辛、丙见壬、丁见癸 。好像二女同居、两男并处,阴阳不合,难以成庆 。庚辛代表义,甲乙代表仁,庚辛与甲乙交差,所以叫做不仁不义 。丙丁代表礼,壬癸代表智,壬癸与丙丁相畏,所以叫做或是或非 。假如是庚(阳金)合于乙(阴木),辛(阴金)合于甲(阳木),就会刚柔相乘,仁义兼济,出现这种情况就不是交差了 。假若是丙见癸官,丁合壬禄,则阴阳相配,水火既济,就是水火不相畏 。有的认为甲申乙酉为不仁,庚寅辛卯为不义,这是由于寅申、庚甲交差,卯酉、乙辛暗战 。丙火遇见壬水则丙非壬是,丁火遇见癸水则癸是丁非,子见午,己见亥与上面的情况一样 。凡是命局之中遇到这样一辰,就可以对之进行论断了 。
故有先贤谦己,处俗求仙 。崇释则离宫修定,归道乃水府求元 。
这里讨论先贤达到仁义的途径 。仁义通常是与人的得失相违背的,是非则经常和人的荣枯联结在一起 。于是,为了日用而不曾休息,因此才有先贤自我满足,处俗求仙,割爱、少私、寡欲,或者崇奉佛教以灭心火,或者归于道教以对肾中所藏之精气有所助益 。内心抱守精神,外在行为去除幻妄,通达物与我的或非或有,明白色与空的道理,没有不是如此的 。
【干支与仁义】是知五行通道,取用多门 。理于贤人,乱于不肖 。成于妙用,败于不能 。
道无处不在,万事万物没有不体现道的 。五行变化与大道相通,何所不该 。其取用不二,所以称之为多门 。比如智者取五行变化之道以达到修炼定性的目的,仙者取五行变化之道以求得清净的境界,如果不是顿悟之土,怎么能够这样来进行修炼?所以贤者领悟五行变化之道,就能够穷理尽性,将五行加以妙用 。愚者失却五行变化之道,最终将使自己变得无知而一无所获 。能者养五行变化之道以获得福泽,不能者拜五行变化之道也将招致灾祸 。《易》经上说:“苟非其人,道不虚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