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为何白起功高却非罪而死,范雎谋私却得以善终

长平之战 , 最终以白起获胜为结局 , 成就了白起一代“杀神”的威名 , 也将他推到了一个武将在战国制高点 , 只不过他虽然飞得高 , 最终却没能全身而退 , 有人说他死于秦昭襄王的“狡兔死走狗烹” , 也有人说白起功高震主 , 吓得秦昭襄王动了杀心 。
秦昭襄王乃是少有的明主 , 他赐白起一死 , 绝不会出于一己之私愿 。 秦昭襄王为何赐死白起 , 却让收取贿赂 , 极力罢战给了赵国喘息机会的范雎善终呢?他的决定其实没错 。
【爱历史】为何白起功高却非罪而死,范雎谋私却得以善终
文章图片
将相之间的事情始末
长平之战 , 白起斩杀赵卒45万 , 威名显赫 。 在白起看来 , 经此一战 , 赵国已经失去抵抗之力 , 如果不给他喘息时机 , 以大胜之师乘胜追击 , 则赵国都城邯郸一举可灭 。
赵王自然也深知形势危急 , 为了避免赵国被灭国 , 于是派出使者前往秦国见秦相范雎 , 不仅贿以重金 , 还带了一套游说之词 。
赵王派的人名为苏代 , 是苏秦的弟弟 , 有名的纵横家 。 赵王“使苏代厚币说秦相应侯” , 就是希望能够通过苏代的三寸不烂之舌 , 劝说范雎 , 使赵国得以保全 。
苏代利用了人性中的贪婪和嫉妒 , 他先以丰厚的钱财贿赂范雎 , 又对范雎晓以利害 。 苏代认为 , 白起此番长平一战 , 足以让他名垂青史 , 如果他能够再进一步攻下邯郸 , 灭亡赵国 。 他的功劳将达到一个顶峰 , “虽周、召、吕望之功不益於此矣” 。
【爱历史】为何白起功高却非罪而死,范雎谋私却得以善终
文章图片
赵国如果灭亡 , 秦国距离一统天下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 秦昭襄王将建立不世功业 , 届时登基称帝 , 以白起之功 , 必然位列三公 , 到时候您范雎的下场自然可想而知 。 范雎一听 , 深以为然 , 决定劝说秦昭襄王接受赵国割地六城 , 以和为贵 。 秦昭襄王觉得范雎说的有道理 , “王听之” , 于是秦赵两国就此罢兵 。
“秦兵劳 , 请许韩、赵之割地以和 , 且休士卒 。 ”
这件事情范雎不仅得到了丰厚财物 , 还限制了白起的功劳 , 可谓一举两得 。 但是白起却失去了位于周、召、吕望之列的天大功劳 , 这让他很生气 , 与范雎不合 。
白起之死
白起作为秦武将集团的代表 , 他自然希望通过建立不世功勋来获得利益 , 同时维护自己的武将集团在朝廷的地位 。 换句话说 , 白起想攻灭赵国邯郸 , 有自己的私心 。
长平之战虽然取胜 , 但是却花费整整三年时间 , 最终白起能够取胜 , 主要得益于赵国换将 , 赵括让他有了可乘之机 , 但这只是直接原因 。 白起获得长平之战胜利的根本原因 , 在于秦国的国力远胜赵国 , 经过长时间的消耗战 , 赵国已经到了濒临崩溃的边缘 。
【爱历史】为何白起功高却非罪而死,范雎谋私却得以善终
文章图片
秦昭襄王对他的信任和赌上国运的全力支持 , 也是获胜的关键 。 也就是说 , 长平之战的取胜 , 是国君、国力、武将三者的比拼 , 白起只是其中之一 。 最重要的是 , 长平之战的结果虽然看着美妙 , 斩杀了45万赵卒 , 但是秦兵也损失过半 , 这3年来的消耗同样让国内15岁以上青壮人数骤减 , 并且国力空虚 。
秦赵两国之间的僵持 , 不是秦汉的对垒 , 在他们周围还环绕着5位虎视眈眈的强敌 。 所以 , 白起为了成就自己的吕望之功 , 想一举攻灭赵国 , 其实是一种私心大于公心的举动 。 这种拼上所有夺得一时胜利的行为 , 显然对秦国一统天下的长远目标不利 。
秦昭襄王不想拼死攻灭赵国 , 因为“攻赵”是其他国家愿意看到的事情 , 但是“灭赵” , 他们绝不会束手旁观 。 万一其他五国联兵而来 , 风险太大 , 几代人的努力岂不是毁于一旦?从全国考虑 , 秦昭襄王并不希望白起继续用兵 , 而是希望稍作缓和 , 休养生息 。
白起回国后 , 心里一直憋着一口气 。 秦昭襄王调整好了 , 派兵攻邯郸时 , 白起生病了 , 就让五大夫王陵带兵前去 , 结果损失五校(一校8000人)兵马 。
【爱历史】为何白起功高却非罪而死,范雎谋私却得以善终
文章图片
秦昭襄王一看情况不妙 , 就去请白起出征 。 白起此时已经痊愈 , 但是他却拒绝了秦昭襄王 , 理由很多 , 总之是表达邯郸不可攻打的意思 。 秦昭襄王无奈 , 就派范雎去请他 。
乃使应侯请之 , 武安君终辞不肯行 , 遂称病 。
秦昭襄王此举大有深意 , 他深知白起心里生气 , 所以亲自去请他 , 让他消气 , 结果白起不给面子 , 秦昭襄王知道范雎与白起不合 , 白起肯定生范雎的气 , 所以又派范雎去请他 , 这不是明摆着 , 秦昭襄王和秦相都去向白起服软了 , 可是白起还是不去 , 还称病不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