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被提倡的打击式教育,并未一无是处,关键在于如何控制好“度”】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对2006名18-35周岁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 , 有90.6%的受访者表示父母对自己进行过言语上的打击式教育 , 有45.4%的受访者这样的打击式教育会持续到中学 , 并且有59.7%的受访青年认为打击式教育会导致孩子缺乏自信 , 容易自我否定 。
文章图片
个人认为打击式教育固然会导致很多的负面问题 , 但不能就此全盘否定 。
所谓的“缺乏自信”“自我否定”等等的出现不完全是因为父母“打击式教育”导致的——你可以说父母如果总是给孩子施以打击式教育会有很大的可能导致这些问题的出现 , 但你不能说这些问题的出现一定都是来自于打击式教育 。
况且这事儿也不仅仅只是家长的问题 。
我们的学校教育 , 我们的社会教育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 尤其是后者 , 大家可以尝试在网络上发一下自己孩子多优秀多棒的内容测试一下 , 我可以保证一定会有大一批人在评论中告诉你这都不算什么、你高兴得太早等等 。
文章图片
往好了说你可以理解为这是在“提醒”“警醒”你不要掉以轻心 , 不要轻易满足 , 但实际上这又何尝不是在“打击”呢?
而父母们为什么往往会去“打击”孩子呢?
02
在我十几岁的时候我第一次听到“人欢无好事”这句话 , 感觉这句话比“乐极生悲”更生动、更准确 , 因为你会发现一个人真的过度兴奋之后 , 往往还真的很可能就出现一些意外 。
根据调查 , 有52.2%的受访者认为父母这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孩子骄傲自满 , 有47.7%的受访者认为父母这样做是为了让孩子能多自省自查 , 有43.9%的受访者认为父母这样做是为了督促孩子向优秀的人学习 , 有40.3%的受访者认为父母这样做只看到了孩子的缺点 , 无视优点 , 有31.5%的受访者认为这是家长间的“攀比”心理作怪 , 有20.6%的受访者认为这是父母想通过打击孩子来树立家长权威 。
你看 , 受访者中有超过一半的人认为父母之所以会“打击”孩子 , 就是怕孩子因为一点点成绩、一点进步就骄傲自满了 。
文章图片
问题是这种因为骄傲而很快“被打脸”的情况也确确实实真的很常见不是吗?
正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 放在学习上 , 对多数人来说只有不断进步才会不断提升 , 原地踏步都可能被落下的 。
而且我们可以看到 , 认为父母只是看到孩子缺点、无视优点 , 以及是攀比心作祟后者为了树立自己权威的人还是少数 。
再考虑到这其中还存在的一些诸如“误解”“阅历”等等因素 , 最终等到这批受访青年也为人父母的时候 , 他们当中还会为自己曾经遭受过父母的“打击式教育”而继续不满、不理解的会更少 。
再说直白点就是:父母的“打击式教育”固然会给一部分孩子造成比较严重的负面影响 , 但我们也看到了真的能够达到影响很大的程度的其实还相对较少 , 而大多数人最终也会认为这些“打击式教育”的出发点甚至是从结果来看还是有积极意义的 。
文章图片
所以我认为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要不要“打击式教育” , 真的一点也不要我认为是不现实的——绝大多数家长是根本不可能做到这个程度 , 即便是一些精通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的专业人士也未必事实都能做到没有“打击”的成分在其中 。
3
当然 , 更不能直接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 , 把“打击”改成“赏识”“表扬”等等我觉得不说操作性有多难 , 实践效果到底有多好也值得怀疑 , 别只盯着“抑郁”的孩子越来越多 , 或者说心理素质变差的孩子越来越多 , 事实上“熊孩子”也一样是在越来越多 , 而且我认为后者的增加跟家长无底线赏识、表扬孩子有很大的关系 。
文章图片
其实问题终究还是要回到一个“度”的问题上不是吗?
可以打击 , 但是别打击得太过了 , 尤其不能频繁对孩子进行人身、心理上的打击 , 也要避免“攀比” , 无论是孩子之间的还是家长之间的 , 把“打击”尽可能往“提醒”“启发式思考”“观点交流”等方向去靠拢 , 同时还要注意场合 , 切记不要觉得孩子还小就可以不要“面子”了 。
- 哈佛大学:家长每天坚持做这2件事,有助于提升孩子的专注力
- “为啥胎宝这么活跃?”孕妈的话让医生一哆嗦:可能是胎儿在求救
- 长大后啃老的孩子多出自这4种家庭,特别是最后一种,太有迷惑性
- 儿童身高报告:中国五成孩子未达遗传身高,可能是因为错过了孩子发育的“首班车”
- 【历史故事】寻迹“里斯本丸”|记者对话当地研究者:不能遗忘勇敢善良的渔民精神
- 【时尚一点】牛仔裤的N种搭配,清爽干净,休闲又显身材
- 【时尚一点】上年纪的女人,有条件的建议买这4种外套,时髦百搭,高级又显瘦
- 头顶尖的人聪明异常是真的吗
- 头尖的人是上等面相吗
- 龙和鸡真的是龙凤绝配说法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