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北京小区公厕 差别咋这么大?

傻大方_原题:独家探访|北京小区公厕,差别咋这么大?
下楼遛弯儿就怕遇内急,可一般小区附近少有公共厕所,所以小区里到底要不要建公厕,一直是居民、特别是老人和孩子家长关心的问题。
本市一些小区早在建设之初就配备了公厕,或建在居民楼底层,或是院内一座独立的建筑。“先天”条件“优渥”,按说能够顺利解决居民的如厕问题。但据居民反映,这些小区里的公厕目前的维护管理情况却千差万别。
环境比以前好太多,舒心
位于海淀区的鲁园上河村小区建成时间较早,当初规划时,小区内就配备有一座独立公厕。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加之维护管理不到位,公厕的运行情况并不乐观,一度饱受居民诟病。
物业经理陈兴告诉采访人员,2018年,他们刚刚接手小区物业管理的时候,一方面惊讶于小区里居然配备有公厕,另一方面也发现公厕存在内部设施老旧等诸多问题。
“墙面斑驳,房顶的砖经常脱落。地面是水泥的,上面铺着的地垫很脏。玻璃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坏,公厕没有大门,经常招来旁边绿化带里的蚊虫,环境很差。”除此之外,公厕的下水系统因为管线老化严重也经常堵塞,工作人员隔三差五就得进行疏通。虽然物业方面也为改善公厕做了不少工作,但居民对公厕的认可度并不高。“使用者主要以外来访客为主,一些业主对这个公厕嗤之以鼻,宁肯憋着回家如厕。”陈兴说。
一方面是公厕现状堪忧,另一方面却是居民对公厕的使用需求越来越强烈。公厕旁边就是一个小广场,里面有不少健身设施,一到晚上,来这里休闲健身的老人非常多。“有时候赶上内急,腿脚慢的有点等不及,非常不方便。”在了解到居民的诉求后,物业与社区、居民代表等各方积极协调,沟通公厕改造事宜。最终,曙光街道调拨了一笔经费,公厕改造随即进入了快车道。
改什么?怎么改?在充分征求居民意见后,考虑到小区有不少乘坐轮椅的老人,工作人员首先将公厕大门前约10厘米高的台阶改为缓坡,然后将其中一个蹲坑改为坐便,作为残疾人专用厕位。原本斑驳破损的墙壁也被粉刷一新,地面铺上了瓷砖,修好了洗手池,下水管线更是彻底进行了改造,另外还新增了排风扇。今年7月初,改造完毕的公厕重新对居民开放。
北京日报|北京小区公厕 差别咋这么大?
文章图片
9月4日,采访人员走进重新投入使用刚刚两个月的这处公厕,干净整洁是给人的第一印象,厕所里没有闻到任何异味。保洁员董师傅正在此打扫卫生。据她介绍,每天早晚的时候,公厕的使用频率特别高,她每隔一个小时就会进行清洁,公厕每天还会按时进行消杀。
“比以前的环境真是好太多了,平时遛弯儿的时候过来上个厕所,我们用着很舒心。”一位居民说。
小区的公厕环卫管,放心
东城区交东小区C区内的公厕,同样颇受居民欢迎。9月5日晚,采访人员来到该小区探访,从晚7点开始,楼院里便热闹起来,嬉嬉闹闹的孩子们、“组团”遛弯儿的老人们、推着婴儿车的家长们……大伙儿围着小区内的小花园一边散步一边聊天。
北京日报|北京小区公厕 差别咋这么大?
文章图片
小区的公共厕所位于小花园的东侧,使用频率很高。公厕里干净整洁,没有丝毫异味,墙壁上还清晰地标注着每日消毒的次数和时间,洗手池旁还配备了洗手液。
从厕所规格上看,除了男厕、女厕,这里还特别设置了无障碍厕所,以满足行动不便人群的需要。而且,女厕内还专门配备了供婴儿换尿布的婴儿护理台。据保洁员介绍,这间厕所在小区里存在很长时间了,尤其从2018年经过整修后,面貌大不一样,很受居民欢迎,尤其是老人和带小孩的家长。
居民刘女士告诉采访人员,小区环境不错,很多腿脚不便的老人习惯在楼院里纳凉、散步。交东小区地处闹市,尤其是疫情期间,大家更不常到小区外面去。小区里就有公厕,这让居民们都觉得很方便。“说句玩笑话,这公共厕所的马桶比我们家的还好,有扶手,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