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雷:一个被时代抛弃的“剩者”( 三 )


在与网络蚂蚁的对战中 , 网际快车学习了前者的盈利模式 , 即软件免费使用 , 嵌入广告插件来做为盈利来源 。 侯延堂在发布了软件两个月后 , 收入就已经可以支撑生活无需打工 , 于是他马上辞职开始了 SOHO生活方式 。
也正是在邹胜龙回国的那一年 , 一款叫做《魔兽争霸》的游戏席卷全国 , 无数***民为之倾倒 , 在浩浩荡荡的网瘾大军中就有侯延堂的身影 , 以致于在后来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 , 他都没有对快车进行更新 。
反观迅雷 , 邹胜龙吃住都在公司 , 迅雷平均25天改进一个版本 , 每修正一次 , 后台注册用户就翻倍增加 。 到了2005年春天已经从2.0升级到迅雷5.0 , 一度成为像百度搜索般的国民应用 。
2006年 , 具备先发优势的网际快车逐渐落寞 , 最终卖身汽车之家 , 而迅雷用户量破亿 , 地位已经不可撼动 。
至此 , 分庭腾讯 , 比肩百度 , 迅雷成为当时不折不扣的互联网超级新贵 , 迅雷董事会也成为那个时代资本宠儿 , IDG和Google等机构先后入局 。
麻烦缠身的“胜者”
从互联网初期 , 网络蚂蚁、快车等产品相继称雄争霸造就的“百花齐放”再到迅雷垄断整个下载工具服务市场 。 “胜者”迅雷能走到最后 , 也有很多幸运的成分 。
2006 年 , 迅雷在下载软件市场已经占领了超过50%的市场份额 , 成为当年和QQ并列的装机必备软件之一 。
不过随即 , 迅雷就遇到了当时的最大竞争对手 。 2008年 , 腾讯一手扶植的QQ旋风上线 。 凭借着极简的页面风格、离线下载服务、云播放功能和较低的服务费 , QQ旋风不仅抢夺了不少迅雷的用户 , 尤其是背靠腾讯这颗流量大树 , 俨然一副“扫雷”的架势 。
此后长达9年的时间里 , 在所有权威机构对下载工具软件的统计中 , QQ旋风几乎霸占榜首 。
迅雷在深圳创立 , 腾讯也在深圳 , 彼时的邹胜龙常常对不远的腾讯大厦头疼 。 无论在技术和用户量上 , 迅雷都不再占有优势 。
就在邹胜龙无法入睡的日日夜夜 , 天上掉馅饼的事情发生了 。 腾讯宣布QQ旋风于2017年9月6日停止运营 。
腾讯的退出 , 自然也让迅雷稳坐中国互联网下载工具第一把交椅 。 不过这一次 , 并非是腾讯重蹈了网际快车的覆辙 , 而是巨头对下载软件行业萎缩的觉醒 。
QQ旋风始终是依附在腾讯社交体系之上 , 对于下载类C端工具软件 , 变现一直是个头疼的问题 , 腾讯的主动退出也正是由于对QQ旋风持续补贴而导致了巨大亏损 。

迅雷:一个被时代抛弃的“剩者”
本文插图
随着宽带网速的不断加快 , 在线播放越来越受到青睐 , 视频网站能够满足用户在线播放需求 , 浏览器也能覆盖部分的下载需求 。
用户对下载的需求越来越小是大势所趋 , 而偏偏在此时 , 下载工具们还要面临行业老大难的问题——版权 。
以昔日的佼佼者电驴为例 , 2005年 , 电驴与美国唱片工业协会的官司败诉 , 被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判为非法 , 除了赔偿3000万美金之外 , 电驴软件被停止开发 , 一代下载神器就此陨落 。 后来 , 一名德国人在电驴的基础上开发出了电骡下载 , 如今的VeryCD既不是电驴也不是电骡 , 而是打着电驴旗号的山寨产物 。
脱胎和成长于良莠不齐的互联网环境下的中国下载工具们在版权问题上几乎是无解的 。
2008年2月 , 美国电影协会六大电影制片公司在上海成立了“反迅雷联名”吹响集结号 , 联手将迅雷告上了法院 , 迅雷最终赔了几千万 。
版权问题一直是邹胜龙心里的痛 , 因为这个致命的缺陷 , 迅雷直到第二次才闯进纳斯达克 , 成为了中国唯一一家在美上市的下载工具软件公司 。
“剩者”的落寞已不可逆
互联网行业向来都遵循剩者为王的自然法则 ,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过程中 , 一个行业变成了一家公司的单打独斗 , 未必是件好事 , 要么是市场形成完全垄断 , 要么是沦为夕阳产业 。 显然 , 迅雷属于后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