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氢商业医美行业能否再造一个“新氧”?
_本文原题:医美行业能否再造一个“新氧”?
本文插图
互联网医美:消费至上与医疗本位 , 孰重?
撰稿/花爷 , 全文4200字 , 读完约需要3分钟 。
“颜值经济”时代中 ,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通过美容、整形等方式改变形象 。 变美正成为一种全新的潮流 , 这也带动了医美行业的大爆发 。
据天眼查数据显示 , 仅2019年内注册成立的医美企业就有近20000家 。 市场需求的激增 , 促使国内医美行业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 同时也给了实现B端(供给端)、C端(需求端)对接的平台型医美企业快速成长的机会 。
从垂直角度来看 , 目前新氧可以说是一家独大 , 那么 , 这家互联网医美企业的核心壁垒究竟是什么?互联网创业中 , 尚未有任何一个细分领域出现“一家独大”的现象 , 医美行业是否会成为一个例外?巨头入场后 , 再造一个“新氧”难度有多大?
带着上述这些问题 , 《深氢商业》调查了一些有过医美体验的用户、资深从业人士和资本市场分析人士 , 让我们来看看他们是如何看待这一新兴产业的 。
01
资本市场如何看待“医美第一股”?
由于入局较早、知名资方加持 , 市场一提到互联网医美这一话题 , 最先想到的就是新氧 。
然而令人不解的是 , 尽管新氧在垂直领域绝对称得上是一家独大 , 且其他竞争者如美呗、更美等多是照搬其业务模式 , 但新氧近半年来股价走势却十分疲软 。 为了判断新氧目前的估值是否合理 , 我们先来看一下其在产业链中所处的层面 , 以及其商业模式的价值所在 。
医美产业链中 , 素来存在着这样一种说法 , 即“上游拼技术、中游拼外延、下游拼商业” , 具体来讲就是——
上游主要包括医疗器械生产商和材料、耗材生产商 , 他们直接或通过代理商将产品销售给中游的医美机构 。 代表企业有A股上市的华熙生物和爱美客 。
中游的医美机构包括公立医院里的整形外科、私立的诊疗机构、美容医院和经销商等等 , 这一领域集中度较低 , 且存在大量不规范操作 。 代表企业如新三板上市的华韩整形 。
下游则是指需求端市场 。
要想实现中游到下游的传导 , 就需要通过搜索引擎竞价排位、医美平台推送导流 , 还有就是传统广告投放吸引消费者 。 这也是新氧底层的商业逻辑 。
业务收入方面 , 根据财报 , 新氧的营收主要由信息服务费和预约服务费两部分构成:
信息服务费指平台通过展示医美服务机构的产品信息(包括图片、视频、链接等)获取广告收入 。 2016年至2019年 , 新氧该业务收入由0.199亿元上升为8.334亿元 , 收入占比由此前的40.53%提高到72.37% 。
预订服务费则是用户通过新氧平台预约入驻医美机构的产品和服务 , 平台根据交易金额的一定比例收取佣金(一般约为10%) 。 2016年至2019年 , 新氧该业务收入由0.292亿元上升为3.182亿元 , 收入占比由此前的59.47%下降至27.63% 。
本文插图
从业务收入可以看出 , 新氧的商业属性重点体现在两个方面 , 一个是社交属性(内容生产与分享) , 另一个则是电商属性(促成返佣) 。 与此同时 , 鉴于新氧正处于高速成长期 , 传统的PE估值法并不适用 , 因此一位投资领域人士给出如下建议:
“对于互联网创业企业 , 可以用眼下比较流行的P/GMV估值法和单用户估值法 。 当然 , 这种并非精准测算 , 仅作为一种估值的参考 。 ”
P/GMV估值法
由于新氧有电商业务属性 , 因此可以用GMV来进行估值 。
公开资料显示 , 阿里和京东在上市时的P/GMV分别为0.59和0.62 , 抛开品类、体量、时段等因素 , 我们取上述两个值作为区间边际 。
- 魏魏爱八卦|40岁柳岩模样大变,尖下巴明显被质疑过度医美,网红感溢出屏幕
- 大话百科天地在GalaxyFold3上,三星将实现屏下摄像头技术商业化
- 商业点评 中国移动与中兴通讯续签战略合作协议,布局5G移动网络
- 第一财经电竞投资逆势上扬,流量价值大于商业价值怎么破?
- 内参子时花漾医美完善供应链,推动着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升级
- 机器之心Pro快手将GPU推理在商业化场景全量落地,机器成本优化超20%
- 商业经济观察一手打造小米高端文化的杨柘,未为何从首席CMO“降”成为顾问?
- 商业与焦点vivo X60首发 参与研发三星首款全球第三款5nm处理器Exynos 1080
- 梅建明|德琪医药今日港交所上市主要品种预计2021年后实现商业化
- 商业经济观察连马云都没有在第一时间看懂拼多多!普通人凭什么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