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书评|功利的爱情是堕落还是明智:法国文学中的爱情与社会


经济观察报书评|功利的爱情是堕落还是明智:法国文学中的爱情与社会
文章图片
作者=戴从容
来源=《人类真的是耶胡吗》
在很多人眼里法国人非常浪漫 , 尤其在爱情上 , 这一点通过法国文学就可以看出来 。 19世纪的英国文学对人和自然的关系非常感兴趣 , 19世纪的德国文学对现实和艺术的关系非常感兴趣 , 19世纪的俄国文学对社会阶级和社会问题非常感兴趣 , 而19世纪的法国文学则对爱情非常感兴趣 。 仅法国的浪漫主义代表作家中就出了两对恋人 , 一对是斯太尔夫人和贡斯当 , 一对是乔治·桑和缪塞 。 两对作家都用小说写过自己的爱情 , 这也算是法国文学的一大特色吧 。
爱情实际上见仁见智 , 非常难谈 。 古罗马就有奥维德的《爱的艺术》 , 不过这本书不是研究爱情的实质 , 而是爱情操作手册 , 比如男性如何才能追到女性 , 采用什么样的手法能够使爱情保持下去 。 书中有大量的具体操作细节 , 比如如果爱上的是一位腼腆的少女该怎么办 , 爱上的是一位有夫之妇又该怎么办 , 如果女性比较喜欢使小性子该怎么办 , 女性追求男性又该怎么办 , 等等 。 但即便考虑如此周详 , 也无法涵盖爱情的各种可能性 。
当代比较有名的是福柯的《性史》 。 这本书正相反 , 绝不是教人如何去爱 , 而是梳理人类的性观念的历史变化 。 福柯认为 , 随着社会的控制越来越严密 , 对性的想象和有关性的话语也受到更严格但也更隐秘的控制 。 今天的爱情至上 , 或者对肉体的欣赏 , 看起来是爱情的经典模式 , 但用《性史》的研究结果来看 , 其实不过是好莱坞电影或流行小说传播的话语 , 爱情其实并不必如此 , 每个时代的爱情观都会受到自己时代的文化或者叙述的影响 , 性与权力和话语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

法国19世纪文学里的爱情观念 , 同样也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呈现出变化的过程 。
1801年夏多布里昂出版了一部名为《阿达拉》的短篇小说 , 标志着法国文学进入了浪漫主义 。 但实际上《阿达拉》以及他后来出版的《勒内》都出自他的一部论述基督教的理论著作《基督教真谛》 。 浪漫主义除了推崇自我、情感、大自然外 , 还偏好神秘性和宗教性 , 而这正是夏多布里昂理解爱情的出发点 。
夏多布里昂有一个核心信念 , 即除了神秘之外没有美和伟大 , 也就是说要感受美和伟大 , 必须从神秘中获得 , 而神秘感则集中体现在各民族的宗教之中 , 因为宗教最能够传递生命的崇高和神秘 。 夏多布里昂提出 , 人类出生之后 , 灵魂来自天堂 , 但肉体已经落到了尘世 , 因此生活在尘世中的人类会对天堂始终有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仰慕 。 正因为人类对崇高、神秘之美有着遥不可及的仰慕 , 同时又因无法达到而万念俱灰 , 因此人就永远处于忧郁之中 。 在夏多布里昂看来 , 文学就是要写出对永恒之美而不是短暂的尘世之美的追求 , 以及与之相伴的永恒的忧郁 , 因为永恒的忧郁是人类对自己在这个世界的存在的思考 。
虽然夏多布里昂认为尘世之爱并不能满足人类内心的渴望 , 但爱情作为对美和崇高的仰慕 , 体现了尘世中人类灵魂对天国的追求 , 因此爱情在夏多布里昂的笔下更表现出远离柴米油盐、收入支出等尘世生活的脱俗一面 。 但同时 , 由于对天国的渴望必定无法圆满 , 因此这种灵魂之爱也必然徒劳无功 , 只能与忧郁相伴 , 并以悲剧告终 。 不过《阿达拉》和《勒内》也正因为这种脱俗、超逸、神秘、忧郁的爱情 , 开启了法国19世纪爱情叙述的浪漫一面 。
由于侧重灵魂和内心的感受 , 因此《阿达拉》和《勒内》的情节都很简单 。 前者说一个印第安部落的首领夏斯达克向法国青年勒内讲述他的爱情故事 。 一次夏斯达克在返乡途中被敌对部落抓住 , 该部落首领的女儿阿达拉对他充满同情 , 送食物照顾他 , 并在他要被处死的那天晚上放了他 。 夏斯达克因为爱上了阿达拉 , 坚持两人一起逃走 , 于是他们逃入了森林 。 虽然阿达拉也爱勒内 , 却总是陷入不可言说的忧郁之中 , 常会偷偷落泪叹气 。 后来阿达拉告诉夏斯达克 , 她的亲生父亲是一位叫卢比兹的基督徒 , 而卢比兹正好救过夏斯达克 , 这让他们更加亲近 。 后来夏斯达克请一位林间隐士替他们主持婚礼 , 阿达拉却在婚礼前夜服下了毒药 。 临死前阿达拉告诉夏斯达克 , 她妈妈怕女儿嫁给野蛮人 , 让她从小发下毒誓保持贞洁 , 但她现在不可救药地爱上了夏斯达克 , 眼看誓言将破 , 只能自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