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星系团|3亿公里外,仅能工作17小时的德国机器人,传回令人欣喜的照片( 二 )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 日本项目团队主动和德国方面合作 , 并确立了以日本探测器护送德国机器人抵达龙宫行星表面的基本方案 。
而就隼鸟2号来说 , 最值得介绍的就是它自身独特的动力系统以及抵达龙宫轨道以后的运行状态 。 首先是隼鸟2号的动力系统 , 主要有持续推进系统以及瞬时变速系统 。
隼鸟2号模拟图
很多人对此可能比较疑惑 , 在太空中航行的时候 , 只要持续推进就可以了 , 为什么还要特意设置一个瞬时变速?事实上 , 瞬时变速主要是为了能够突破引力的限制 。
要知道在太空中行进的时候 , 每一个天体都会对探测器产生一定的“吸引力” 。 在这种情况下 , 只有拥有足够大的功率来提供瞬时变速 , 探测器才能够顺利脱离天体束缚 , 否则就只能被限制在某一天体上 。
其次 , 持续推进系统提供的动力虽然是恒定不变的 , 但它的主要作用是为探测器持续不断地提供加速度 , 这也是我们需要注意的 。 如果将速度和加速度混淆 , 会很容易在一些场合闹出笑话 。
在太空中的隼鸟2号
除此以外 , 在抵达了龙宫附近以后 , 其实才是真正考验隼鸟2号的关键时刻 。 早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 , 人类就已经发射能供运行到百亿公里外的旅行者1号以及旅行者2号探测器 , 所以隼鸟2号抵达龙宫其实并不困难 。
可重点是 , 如何能够成功地接触到龙宫二号?许多人不知道的是 , 在2018年10月10日的时候 , 计划原定于十月底登陆龙宫的项目团队就无奈地对外界表示:
登陆计划可能会推迟到2019年1月以后 , 龙宫对人类表现出来得“抗性” , 远远超过了项目团队的设想 。 不仅如此 , 由于龙宫自身对太阳光的反射率只有0.05 , 所以整个小行星完全是处于一片黑暗之中 。
而这也刚好可以解释为什么龙宫在1999年才被人类发现 。 如果在登陆的过程中出现误差 , 很有可能得不偿失 。 为此 , 项目团队能做的也只有等待 。
靠近龙宫的隼鸟2号
机器人——MASCOT好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以后 , 登陆问题终于被成功解决 , 探测机器人也终于成功地抵达了龙宫之上 。
不过与其说隼鸟2号是护送MASCOT登陆龙宫 , 倒不如说是直接将其扔在了龙宫表面 , 毕竟隼鸟2号本身连短暂停留的能力都未曾拥有 。
那么既然是在龙宫小行星上调查研究 , 为什么MASCOT的“寿命”仅有17个小时呢?这主要是要考虑到其他设计要求 , 不能一味地去追求探索时间的长度 。
MASCOT探测机器人
除此以外 , 其实在我们地球上的17个小时 , 在龙宫小行星上差不多是两天半左右的时间 。 科学家们根据MASCOT传回的照片发现 , 在龙宫上一天一夜的时间 , 换算到地球上大概只有7个多小时 。
所以这个时间长度 , 也绝对是足够支持完成对龙宫的相关探索工作的 。 值得一提的是 , 在探索过程中最大的难题并不是如何拍摄调查 , 而是如何移动 。
前文提到龙宫的重力大约只有地球的十万分之一 , 在如此微不足道的引力面前 , 机器人根本不可能向曾经美国人向火星发射的好奇号和勇气号一样 , 利用轮胎的帮助移动前行 。
MASCOT探测机器人
因为一旦在移动的过程中出现任何一点颠簸 , 都很有可能会让机器人直接飞向太空 。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 德国研究团队先后提出了许多设想 。
只不过无论是哪一种设想 , 似乎都不可避免地在移动的过程中出现振动 。 好在最终项目团队突然想到 , 既然正常移动不可行 , 那不如直接让机器人跳跃式前进 。
只要让它尽可能避免在外力的影响下速度达到几十厘米每秒 。 自然就不会出现任何意外 。 如果我们有幸能够看到MASCOT在龙宫上的真实移动状态就能发现 , 它的移动实在是太缓慢了——
平均十五分钟才会向前运动一次 , 而哪怕是一次移动的时间段 , 估计都没有多少人能够坚持看完 。
MASCOT探测机器人结构示意图
发现好在经过如此艰辛的努力以后 , 我们最终还是找到了想要的答案 。 在MASCOT从三亿公里外传回的照片中 , 科学家们发现 , 龙宫上的地形几乎全都是凹凸不平的 , 根本不像地球上一样平整 。
而与此同时 , 龙宫地表所表现出来的环境 , 又和地球上的一些特定环境十分相似 。 仅从外表上来看 , 科学家们几乎可以断定 , 这种小行星的存在必然和太阳系的起源有一定的关系 。
其甚至很有可能是由于在亿万年前与其他小行星竞争组合成更大天体的过程中 , 不小心被淘汰出来的一部分 。 当然 , 想要证明这一点 , 龙宫小行星上的土壤自然也是最重要的证据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