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晋南北朝|微周刊 | 魏晋南北朝时期兴盛的甘肃贸易

魏晋南北朝时期 , 在无休止的战乱灾荒中 , 商品经济受到很大影响 。与此同时 , 甘肃各割据政权都急欲通过关税征收 , 充实国库;获得远方物产特别是奢侈品以供统治者享用 , 因而采取鼓励通商的政策 。于是富商大贾周遍天下 , 各类贸易 , 包括丝绸之路贸易 , 各政权之间的贸易以及各地方性贸易方兴未艾 , 有时还呈现出相当活跃的景象 。这一时代 , 甘肃的商品贸易绝不落后于中原内地 。
“丝绸之路”的发展和朝贡贸易
魏晋南北朝时期 , 西域即今新疆各民族政权经过东汉以来的互相兼并 , 益趋减少 。汉时西域三十六国 , 后分为五十余国 , 三国时兼并成二十国 , 到北魏太武帝太延时(435年—440年) , 又只有十六国 。它们对内地政权“无岁不奉朝贡 , 略如汉氏故事” 。丝绸之路也有新的发展 。据《三国志·魏书》记载 , 三国时丝绸之路有三条 , 具体是:
从玉门关西出 , 经若羌转西 , 越葱岭(帕米尔高原) , 经县度(在今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西南) , 入大月氏(位于今阿姆河一带) , 为南道 。
从玉门关西出 , 发都护井 , 回三陇沙(在今新疆罗布泊东)北头 , 经居卢仓(在今新疆罗布泊北岸铁板河北) , 从沙西井转甘肃 , 过龙堆(在今新疆罗布泊和甘肃敦煌市古玉门关之间) , 到古楼兰(在今新疆罗布泊西北孔雀河北岸) , 转西诣龟兹(治所在今新疆库车县东) , 至葱岭 , 为中道 。
从玉门关甘肃出 , 经横坑 , 辟三陇沙及龙堆 , 出五船(今甘肃瓜州县)北 , 到车师界戊己校尉所治高昌(今新疆吐鲁番市) , 转西与中道合龟兹 , 为新道 。
三国两晋南北朝|微周刊 | 魏晋南北朝时期兴盛的甘肃贸易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中亚、西亚等地的使臣、商人 , 就是通过这三条道路 , 进入玉门关 , 经河西、陇右而与中原内地进行政治联系和经济文化交流 。西域使臣或商人入玉门关后 , 当地政府有一套严密的接待管理制度 。如仓慈为敦煌太守时 , 鼓励中西通商 , 西域商人“欲之洛(阳)者 , 为封过所 , 欲从郡还者 , 官为平取 , 辄以府现物与其交市 , 使吏民护道路” 。(《三国志·仓慈传》)这是说 , 当时一部分西域商人在河西市场上就近交易后就返回 , 一部分经河陇深入内地直至京师洛阳 , 只要胡商在当地办理“过所”即通行证 , 就可以放行 , 并在贸易后由官府派人护送出境 。
北魏“不设科禁 , 买卖任情” 。(《魏书·韩麒麟传附显宗传》)就是不设禁令 , 放开交易渠道 。魏孝明帝正光时(520年—525年) , 由于水旱兵荒 , 国家粮储缺乏 , 停止给百官发酒 , 但对远蕃使客 , 照例供给 , “不在断限” 。这是鼓励通商 , 照顾远使客商的一个例证 。正是在这类照顾下 , 丝绸之路在北魏时又有新的发展 , 据《北史·西域传》记载:
其出西域 , 本有二道 , 后更为四:出自玉门 , 度流沙 , 西行两千里至鄯善 , 为一道;自玉门度流沙 , 北行二千二百里至车师 , 为一道;从沙车西行一百里至葱岭(帕米尔高原) , 葱岭西一千三百里至伽倍(中亚古国名) , 为一道;自莎车西南五百里 , 葱岭西南一千三百里至波路(中亚古国名) , 为一道焉 。
史书上累代不绝地详载丝绸之路的走向及其变化情况 , 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社会动乱 , 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仍在进行并有发展 。战乱只能暂时地阻止交通 , 却不能彻底堵塞甘肃与中原、西域经济文化的联系 。前秦凉州刺史梁熙遣使西域 , 称扬苻坚的威德 , 并以彩缯赐诸国王 。于是 , 朝献者十有余国 , 包括大宛、康居、鄯善、车师、天竺、于阗等 。“大宛献天马千里驹 , 皆汗血朱鬛 , 五色 , 凤膺麟身 , 及诸珍异五百余种 。”(《晋书·苻坚载记上》)文中“凤膺麟身” , 是形容大宛献的“千里驹” , 胸膛像凤凰的一样圆润 , 体格像麒麟般美好 。车师前部王弥寘 , 鄯善王休密驮朝见苻坚 , 引见西堂 , 寘等观其宫宇壮丽 , 仪卫严肃 , 因请年年贡献 。苻坚以西域路遥不许 , 只令三年一贡 , 九年一朝 , “以为永制” 。(《晋书·苻坚载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