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山的工匠们,喝酒时要做个动作,父母不让我问原因
一大早 , 景林哥发信息 , 喊我去伏伯家拍个视频 , 他家正在酿酒呢 。
很快拍好 , 发在视频号 , 转到朋友圈 , 一位浙江的朋友说:
新酒是不能马上喝的 , 至少半年后才能喝 。
我回道:
我们这喝热酒 , 谁家熬酒 , 每来一个就要倒一点试试 , 否则 , 就是不客气呀 。
他说:
甲醇含量超标 , 再说热酒的味道也不好 。
我笑道:这个太科学了 。
其实啊 , 以中国之大 , 历史之久 , 南北东西 , 饮食习惯皆不同 。 虽都爱饮酒 , 但酿酒材料 , 制作工艺 , 喝酒方式 , 也是各有千秋 , 无谓谁对谁错 。
文章插图
不过 , 听他说到甲醇超标 , 我也没有小瞧 , 而是立马查了下 , 然后 , 放心了 。
有文章写道:
从甲醇的生成模式看 , 重点是要从原料上进行预防 , 凡是用含果胶质高的原料酿酒 , 白酒中的甲醇含量就高 。 如马铃薯、鲜红薯(薯干)、木薯以及辅料番薯藤等 , 这些含果胶物质较高的原料 , 在生产中都要引起注意 。
当然我们平常所用的玉米、高粱、稻谷这些原料 , 在皮壳层也存在果胶质 , 但是经过我们的原料蒸煮后基本上是不会超标的 。
我们这的 , 一般就是米酒 , 谷酒 , 高粱酒 , 基本也没海量之人 , 连喝醉的都见得少 , 中毒的 , 并没有听过 。
翻了下《韶山志》 , 生活习俗 , 饮食里 , 有酒一条:
旧时境内多自酿米酒 , 也有请酒匠酿造谷酒或高粱酒的 。 喝酒一般都先加热 。 70年代以后 , 各类瓶装酒增多 , 酿米酒的减少 , 蒸谷酒的增加 , 喝酒一般不先加热 。 匠人喝酒 , 先以食指醮酒往肩后左右各弹一次 , 表示敬师 。
《韶山志》出版于1993年 , 当时我十岁 。
书里说 , 70年代后酿米酒的减少 , 蒸谷酒的增加 。 但以我们这一片而论 , 我小时候 , 见到的多为煮米酒 。
【韶山的工匠们,喝酒时要做个动作,父母不让我问原因】先要煮几大锅饭 , 放直径两米余的大篮盘里 , 不断翻搅 , 冷却 , 再拌酵母 。
移大桶中 , 密封发酵 , 成甜酒子 。 时不时挖几碗 , 甜甜的 , 好吃得很 。
文章插图
(图源网络 , 若有侵权 , 请联系删除)
之后再转大磁坛中 , 倒水 , 至差不多满口 。 再发酵……
这下轮到父亲嘴馋了 , 每餐必舀一杯喝……
待到真要熬酒了 , 往往只余半缸……
我也见过他们喝酒加热 , 是在冬天 , 烤着炉火 , 倒一大拌缸酒 , 放在灰边 , 炉火四曳 , 将酒引燃 , 缸口便闪着蓝荧荧的光 , 漂亮极了 。
至于匠人喝酒先敬师 , 不看此书 , 我还真忘了 。 一看 , 就想起来了 。
确实 , 不管是木匠还是篾匠 , 他们都会点酒弹一弹 , 我很好奇 , 问过 , 刚开口 , 父母就说 , 快吃你的饭……
这些 , 虽然只是二十多年间的事 , 仿佛已经成了久远的历史 。
自家熬酒的 , 已极少了 , 父亲时喝瓶子酒 , 时不时又去打酒点 , 最近身有微恙 , 都戒烟戒酒了;
各种匠人也请得少了 , 椅子桌子竹篮竹盘 , 本来造一次就能用几十年 , 何况 , 还有开着小四轮沿村叫卖的 。
文章插图
(作者 莫里逊)
家家也有了热水器 , 洗衣机 , 谁家熬酒 , 邻居们提着好几个桶子轮流倒水的事 , 已随风而逝 。
生活是越来越好 , 但当年那种热闹 , 也难以看到了 。
- 爱喝酒的人,想长寿,担心“猝死”缠上你,牢记 ,酒后4不宜!
- 中国喝酒最霸气地方,不是河南也不是东北,反而是这个低调小镇
- 英国人拉着中国人拼酒,东北人笑了:什么量呢?确定和我比喝酒?
- 东北人喝酒必上的4道硬菜,道道都很经典,南方人吃了都说美味!
- 过年喝酒又要喝多了? 教你4个快速解酒的小妙招, 酒桌上必知
- 喝酒绝对不能吃的4大菜系
- 喝酒最不能点的4样菜及最适宜的6种菜
- 小伙不抽烟不喝酒,只为吃辣条,一年12000根连吃16年
- 喝酒没有好的下酒菜怎么行,6道好吃的下酒菜,你最爱哪道?
- 我们选择白酒的时候,喝不喝酒都要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