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素勇最初修复文物的时候也经历着紧张、担心和害怕,工作之余,她去市场上买醋碟和碗,摔碎了重新拼凑、粘接,以此来练习熟练度和精细度,已经记不清楚摔碎了多少个碗碟。
为文物“号脉”要耐得住寂寞,学会享受独处
杨素勇是个“工作狂”,为了修复文物常常忘记吃饭。“就像拼图一样,总想给它拼好修复好。”沉浸其中的她也忘了时间的流逝。
办公室里没有窗户,一个房间、一个人、无数个不会说话的陶器碎片,除了呼吸声,就是工具之间的碰撞声,在安静的空间里,杨素勇徜徉在历史的长河里,与陶器对话,重塑它们的生命。
如今,杨素勇不记得自己修复了多少陶器,只是修复的熟练度和精细度在不断地提高,回头看之前修复的文物,她觉得“不忍直视”。“没有完全统计过,可能有几百件了吧,我们修复文物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杨素勇说。
杨素勇也越来越喜欢独处,享受一个人的安静,享受与陶器对话的每一个瞬间,时时刻刻感受着修复文物带来的魅力。“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淡泊,吃得了苦头,是这做一行的前提。”杨素勇说。
有人曾说过:“这是一项伟大而寂寞的工作,他们正站在历史的洪流上对抗时间。”
“郑州吸引了我,改变了我”
郑龄14年的杨素勇在文物修复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如果没来郑州,也许她在老家还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但来到了郑州,一切都变了。
不同于老家,郑州的发展潜力巨大是杨素勇初到郑州最大的感受,她惊讶于郑州的包罗万象,感叹着郑州的飞速发展,“一块钱的公交想坐到哪儿就坐到哪儿,很新奇,文玩市场藏龙卧虎,这在老家是完全想象不到的。”
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作为古都的郑州,对于文物修复师的杨素勇来说,它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韵味令其着迷,她也感受着郑州这座城市带给她的历史魅力,“一直在研究和学习,能够感受到当时的社会文明和社会风貌,修复的意义是能够直观地了解当时的文化,了解郑州这座城市。”
爱好变成了职业,杨素勇一直在郑州坚守,“郑州吸引了我,改变了我!”
【来源:大河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 西天取经,谁付出的代价最大?小白龙看了看脖子!
- 『佛牌知识科普』解读佛牌小白的顾虑一二
- 此人是梁山地灵星,技艺高超人品低劣,只顾老大不管兄弟
- 弘扬文化艺术精髓 助力传统技艺传承
- 5本好看到炸裂的脑洞小说,不套路不小白,连刷三遍都不腻
- 浙江“造纸匠”钻研古纸技艺 提供中国80%古籍修复用纸
- 乾隆送给魏璎珞的通草花,全国仅一位80岁老人会做,技艺面临失传
- 苏尼特左旗“一叶红船映初心 ”精湛毡绣技艺品夺人眼球
- 45年坚守罗田扎彩技艺传承人胡常宽:希望手艺能传承下去
- 几本完结不久看点十足的小说,主角腹黑杀伐果断,剧情流畅不小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