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鸦片战争谈判发生了哪些翻译问题?( 二 )


琦善任用鲍鹏为自己的翻译,其实原因很简单 。琦善在南下时,听闻英军北上后,一路乌烟瘴气,唯独山东比较平静 。一打听,据说是一个英文翻译与英军有过沟通,打动了英军 。琦善大悦,正愁找不到英文翻译,立即派人邀请鲍鹏加入 。就这样,鲍鹏就成了鸦片战争中方英文翻译 。对于鲍鹏的背景,琦善也多有耳闻,但用人之际,顾不了那么多 。总之,琦善认为,鲍鹏虽不完美,但也是最好的选择,更是无奈的选择 。
鸦片战争|鸦片战争谈判发生了哪些翻译问题?
文章图片
裕谦的奏折没有起到反应,直到广东巡抚怡良再次上奏,引发道光震怒 。原来怡良发现香港要割让给英方,遂紧急向朝廷禀报 。道光下令,将琦善与鲍鹏锁拿进京,交刑部严刑讯问 。经过审问,发现鲍鹏问题严重 。一是穆彰阿向琦善推荐了鲍鹏,而穆彰阿已经被认定是卖国贼 。二是鲍鹏极有可能是英国的间谍 。三是割让香港是琦善受到了鲍鹏的唆使 。
虽然鲍鹏百般辩解,他在供词中说,“琦中堂……要带赴广东,我辞说广东通晓夷言者多 。中堂怕洋商等与夷相好舞弊,定要唤我随去 。”
琦善也说,鲍鹏并不是自己的心腹,自己对鲍鹏还是加强了监督的 。比如每次鲍鹏与英国交涉,琦善都派张殿元、白含章等人一同前往 。其实这两个人也不懂英语,只不过去察言观色而已,看看有无异样 。
但清廷还是发现了重大疑问 。一是鲍鹏在谈判时居然有决策权,比如在谈判赔偿鸦片损失时,英方开价两千万 。鲍鹏开价是三百万,后又增加至四百万,最后六百万谈妥 。虽然价格压了下来,但一个翻译为何有如此大的决策权?这是清廷怀疑的 。
在涉及香港岛割让的问题时,琦善与鲍鹏都承认,琦善曾把一封重要文书交给鲍鹏,嘱咐鲍鹏“看光景则付,倘有反复,不要给他” 。这封重要文书就是一份关于香港岛的协议 。后来,鲍鹏与英军交涉时,觉得“夷情不顺,即将文书带回” 。但琦善的做法遭到了抨击,割地的事情怎么能交与一个翻译去定夺,而且还要看洋人的脸色,实在是耻辱 。
鸦片战争|鸦片战争谈判发生了哪些翻译问题?
文章图片
清廷上下感到事态严重,在国家与民族危难之际,居然受制于这样一个小小的翻译,大清的脸面往哪里搁?但清廷一直没有重视外交,对夷务向来比较鄙视,也就没有政治过硬的官方翻译,而民间的翻译又问题多多,实在令人头疼 。
其实这个鲍鹏的个人素质并不咋地,作为广东籍的买办,他只会广东英语,一种掺杂了粤语、葡萄牙语、英语的杂交外语 。这种水平如果只是简单沟通还没有问题,但涉及到国家之间的谈判就明显勉为其难 。我们实在无法想象,第一次鸦片战争的中方翻译就是这样一个货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