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烽火戏诸侯"是真实的吗?司马迁的记录也不一定真实( 五 )


由于传播环节并不十分机密,敌我双方都能看到旗帜、鼓号与烟火,一旦这套符号系统被识破,就毫无保密性可言了 。汉简中记载,汉军发现匈奴人会用洗劫堡寨时缴获的烽具、积薪等物品,按照汉人的传令体系制造假烽火,玩起了声东击西之计,原因就是烽火系统的保密性不佳 。最后,任何传播方式都无法做到瞬间送达信息,信号从发出到被接受仍需一定时间,而且烽燧发出的代码是十分模糊的信息 。
根据汉简的记载,在边境冲突中,灵活的匈奴骑兵会派出数目不等的小分队,多地点、多批次地攻击边墙与烽燧,使得汉军将领就在短时间内接收到混乱无序的信息,难以判断其主攻方向 。模糊的信息能否被接受者正确解读也不一定——汉简中不乏燧卒操作失误、误传信息、受到惩罚的记载,这说明传信迅速的烽火一旦操作失误,可能会铸成“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大错 。
西周|"烽火戏诸侯"是真实的吗?司马迁的记录也不一定真实
文章图片
在西汉末期中原混战之际,北方的长城亭障的防御功能必然大打折扣,而同样的问题也会出现在西周晚期 。国防弛懈,政令混乱,就算周幽王有烽火台,能否不受干扰、准确无误的传达信号是要打大问号的,诸侯未必能准确地从信号中提取有效情报、作出正确反应 。
假若周王真的用烽火将敌情、敌军规模告诉东方诸侯,且不论东方诸侯能否收信,进攻周王畿的西戎部族反而会比关东诸侯先看到烽火、进而警觉起来、及时作出相应部署,天子有可能陷入更加不利的局面 。而西戎的盟友、带路党申侯、缯国正是周的诸侯,他们熟悉周人的制度文化,而且在西周后期,戎狄长期进攻王畿,与周人拉锯,可能识得周人的信号系统 。他们释放误导性信号、阻碍信息的传达也并非没有可能 。所以周都告急时向其他诸侯求救的传令方式,应该还是周代礼制里有着明确规范的、相比之下不那么容易暴露的邮驿系统 。
总结:中国历史上的女人总是扮演背锅侠
烽火戏诸侯的故事仅仅出现在《史记-周本纪》这一孤本里,并无其他有效的证据 。而且周本纪在讲述褒姒的身世时,采用了神话出身的描写——褒姒是龙涎所化 。明显的神话叙事和汉高祖是人蛇杂交混血的身份一样值得怀疑 。但是“赫赫宗周,褒姒亡之”这样的咒骂出现在了诗经里是无可争辩的事实,而且夏商两代都有君王因为女色亡国的传说,司马迁结合这些材料编一个道德寓言也不是没有可能 。所以这一个传说应该只是司马迁结合汉匈战争的背景进行的演绎而已,从实际情况看纯属无稽之谈 。
【西周|"烽火戏诸侯"是真实的吗?司马迁的记录也不一定真实】周代的开国先贤们在南征北战之际,也用心良苦地落下一颗颗分封的棋子,希望它们能蕃屏王室,但没有一个帝国的缔造者能为政权的衰败事先做好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