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来源 |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作者 | 健康时报采访人员 李超然 张赫
编辑 | 吴施楠
100元 , 30元 , 50元 , 100元 , 几个简单的价签 , 背后是医保诈骗案的整个链条 。
某种医保目录甲类药品 , 单价100元 , 刷医保卡仅需付30元就可买到 , 随后将药品以50元的价格转卖给药贩子 , 药贩子再以80元的价格转卖给药店 , 药店按照100元的零售价将药卖出去 。
这不是一道烧脑的数学题 , 而是近一年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的35件诈骗医保基金案的一个缩影 。
药品从“医院药房-拿药人-药贩子-药店-消费者”中走了一遭 , 被无数患者视为“救命钱”的国家医保基金也如同关不住的水龙头 , 不断流失 。
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 , 北京二中院及五个辖区(东城区、西城区、丰台区、大兴区、房山区)共审理诈骗医保基金案件35件 , 被告人47人 , 犯罪金额4600余万元 。
收卡、开药到卖药 , 每一环都有“专业团队”
一大早 , 家住房山区的田林(化名)、刘莹(化名)夫妻俩就骑上了摩托车准备进城 , 他们的背包里 , 揣着四处收集来的多张医保卡 。
这一天里 , 他们在北京多家三甲医院中间不断奔波就诊、开药 , 满载而归 , 袋子里装的 , 全是从各个医院开出来的常用药 , 多为心脑血管、高血压、糖尿病、骨科相关慢性病用药 , 譬如复方丹参滴丸、硫酸氢氯吡格雷片、阿卡波糖片等 。
手里的药很快出手了 , 卖给了一个叫林方(化名)的人 , 但林方并非急需用药的患者 , 而是一个并无药品经营许可的药贩子 。 林方又将收来的药品加价卖给了部分药店 。
通过这种方式 , 2016年~2018年两年时间里 , 田林、刘莹总共骗取国家医保基金约205万元 , 直到东窗事发 。
而他们的“下家”林方在2018年8月30日被公安局在家中查获那天 , 家中收购来的用于非法经营的药品总价值约19.5万元 。
北京市二中院刑二庭法官助理王璇在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采访人员讲述这个案件时 , 一直感慨 , 诈骗医保基金涉及药品生产企业——医保定点医院——处方医生——持卡患者——赃款折现多个环节 , 各环节之间及内部相互勾结 , 共同骗取医保 。 例如 , 行为人冒名就诊 , 从医院低价购买大量药品后 , 药品收购人及药店明知而购买 , 帮助犯罪分子折现药品;或是“药贩子”冒名就诊 , 处方医生明知其并非本人而大量开药 , 造成医保基金流失 。
“这些案件往往长时间未得到查处 , 平均作案时间超过2年 , 最长的达7年 。 ”王璇表示 , 从有些嫌疑人口供来看 , 作案时间长达四五年以上 , 但是真正有据可查的也就只有2年 , 他们常开的药一般是单价较高、需求量较大的骨科、心脑血管科室等药品或诊疗服务 。
一般情况下 , 个人使用医保卡购买药品时 , 负担药费总价的10%~30% , 而出卖价格为药价总额的50%~60% , 中间赚取药价的20%~50% 。
处于链条上的每个人都能牟利 , 而这笔钱的支出方 , 则是珍贵的国家医保基金 。
发现难、取证难 , 56岁老手“传位”给95后儿子
4600万诈骗金额并不是全部 , 王璇坦言 , 这仅仅是最近一年北京5个城区有据可查的犯罪金额 , 在法院审理中 , 确定犯罪数额的依据是在被告人处查获的医疗收费单据、医保卡及其被告人犯罪情况的记事本 , 但医疗收费单据灭失情况较多 , 部分被告人故意销毁单据 , 租借的医保卡存在随借随还的情况 , 实际犯罪数额可能在亿元以上 。
作为全国医疗资源最为丰富的城市之一 , 北京每天的门诊量、处方量都是难以估量的 , 在浩如烟海的后台数据库中辨别这些处方中有哪些是不正常的 , 很难找到犯罪的蛛丝马迹 。
“作案隐蔽性很强”是王璇和同事们总结出诈骗医保犯罪特点之一 , 35件案件中 , 仅有4件是医保部门通过大数据系统发现个别医保卡使用异常的线索后查处 , 有30件是系同案人员举报、交代而得到查处 , “一查一串”现象明显 。 往往是同案人员因其他犯罪被公安机关查处后交代 , 或因涉嫌医保卡使用异常被公安机关传唤后供述 。
稿源:(搜狐健康)
【】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hn1022aH242020.html
标题:诈骗案|北京五区一年查获35件医保诈骗案!4600万“救命钱”是怎么被套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