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性|三连击!复旦肿瘤医院多项成果攻坚“最难治”乳腺癌( 二 )


多种生物信息学算法计算的结果提示 , 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内部存在三种不同代谢通路特征的亚型 。
研究结果表明 , 不同亚型的三阴性乳腺癌对不同类型的治疗方案敏感性不同 。
例如 , 相较于其他亚型 , 脂质合成型三阴性乳腺癌对于脂肪酸合成酶抑制剂相对敏感;而糖酵解型三阴性乳腺癌则对于糖酵解通路抑制剂相对敏感;除此以外 , 研究团队还发现 , 在抑制了糖酵解型三阴性乳腺癌的乳酸脱氢酶活性之后 , 这一类三阴性乳腺癌可以对免疫治疗产生一定的敏感性 。
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细胞代谢》在11月12日凌晨刊发了这项成果 。
03
锁定中国三阴性乳腺癌遗传“特有”基因 , “拨开”精准治疗“迷雾”
胚系基因变异是发生在遗传细胞中的基因变异 , 目前已发现多个基因的致病性胚系变异与乳腺癌的“遗传”息息相关 。
在所有乳腺癌中 , 三阴性乳腺癌胚系基因变异谱有所不同 , 并且存在种族差异 。
遗憾的是 , 中国三阴性乳腺癌患者胚系基因变异及其临床意义尚不明确 , 这也导致三阴性乳腺癌的精准治疗“迷雾重重” 。
《国家癌症研究中心杂志》近日刊登了邵志敏教授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完成的一项成果 。
该项研究利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325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全部基因测序数据 , 进一步研究中国三阴性乳腺癌患者胚系基因变异的分子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
研究发现 , 16%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存在至少一种致病或可能致病的胚系变异;54.1%的胚系变异可见体细胞等位基因特异失衡;与高加索人或非洲裔美国人患者相比 , 中国乳腺癌患者RAD51D胚系变异比例较高 。
中国患者“特有”的RAD51D胚系变异会引起RAD51D蛋白较不稳定 , 进而导致同源重组修复缺陷 。
临床实践证实 , 存在这部分患者的肿瘤对药物PARP抑制剂较敏感 。
“特殊的基因特征表明中国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具有独特的胚系变异谱 , 并且会显著影响肿瘤的临床特征和分子特征 , ”邵志敏表示 , “综合胚系与体细胞分析 , 有助于确定最可能受胚系变异影响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 , 以利于更精准地进行临床干预 。 该组中国患者RAD51D胚系变异比例较高 , 可以作为治疗靶点 , 有望用于三阴性乳腺癌的精准治疗 。 ”
本文转载自文汇网 , 作者:江一舟王广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