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卫健委发文,关于“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 二 )


三是放了环节 。
《通知》明确 , 在申请执业登记时 , 申请人应当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等有关规定提交材料 。 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受理医疗机构执业登记申请后 , 应当对申请登记的医疗机构基本情况进行公示 , 并严格依法审核 , 经审核合格的 , 发给《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 并将有关信息通过电子化注册系统向社会公布;审核不合格的 , 一律不予登记 。
而在此之前 , 诊所要申请《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以下简称《执业许可证》) , 需要先获取《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以下简称《批准书》) , 获取《批准书》之前 , 还需要先提交《设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拿到《批准书》后 , 还需要提交《设置医疗机构备案书》 , 在医管部门实地检查没有问题后 , 才可以获得国家卫生计生委统一印制的《执业许可证》 。 以前需要经过申请、审议、审核、备案、注册、公示、发证等环节 , 现在则只需要申请、公示、审核、发证等环节 , 确实减少不少环节 。
2.管了什么?
加强和创新事中事后监管 。
《通知》明确 , 要管好以下4个方面:
1)各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不良执业行为计分制度 , 完善以执业准入注册、不良执业行为记录为基础的医疗卫生行业信用记录数据库 。
2)建立医疗卫生行业黑名单制度 , 加强对失信行为的记录、公示和预警 。
3)认真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 , 与专项检查、专项整治、处罚后复查等相结合 , 依法向社会公开监管信息 。
4)依法处理医患纠纷和医疗事故 , 对于投诉举报多、安全隐患大、有失信行为和严重违法违规记录的医疗卫生机构 , 增加抽查频次、加大查处力度 。
3.服务了什么?
强化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指导作用 。
《通知》明确 , 各地卫生行政部门要优化完善本地区医疗机构设置规划 , 定期公开公布医疗机构数量、布局以及床位、大型设备等资源配置情况 。
《通知》明确 , 要对社会办医疗机构实行指导性规划 , 鼓励社会力量在医疗资源薄弱区域或者儿科、康复、护理、精神卫生等短缺专科领域举办医疗机构 。 要组织做好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等政策措施的宣传解读 , 加强政务大厅工作人员培训 , 及时更新调整有关事项的办理流程和服务指南 , 为社会力量举办医疗机构提供便捷服务 。
也就是说 , 政府不再通过行政力量限制或开放准入 , 而是通过提供市场供求信息 , 要让医疗服务供给方清楚市场竞争情况 , 从供给和需求角度分析进入的可能性 , 让参与者自己决定是否参与市场竞争 。
三、文件后续效应
1.是否放得开?
《通知》中表现了很多进步 , 但进步是有限的 。 一是不再将规划作为准入条件了 , 但机构类型是限制的 , 体量大的机构 , 外资机构还是不行 。 二是流程节省了 , 门可能不再难进了 , 但事是不是好办了 , 脸是不是难看了 , 还有待观察 。 加强对社会资本投资医疗机构的服务 , 同时注意防止以服务之名行审批之实 。
2.是否接得住?
《通知》出台对医疗机构是好事 , 间接也会对患者提供福利 , 对卫生行政管理部门 , 则是喜忧参半 。喜的是减少了不少手续性工作 , 简化了流程 , 减轻了这部分工作量;忧的是加大事中事后监督力度 , 对于医疗卫生行政部门的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都提出挑战 。
3.是否管得好?
管什么呢?是管质量 , 管行为 , 管过程 。 质量是医疗机构生命线 , 安全是头等大事 。 市场放开 , 主体难免良莠不齐 , 对监督工作提出更高要求 。 事中事后监督力度工作量会加大 , 需要引入激励约束机制 , 以及更多的信息化工具进行监督 。
无论如何 , 《通知》出台对于医疗服务市场是一个利好消息 , 希望更多这样政策出台 , 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真正落到实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