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猫|天猫、京东、拼多多集体入局“新品牌”,谁是真正的“造新”者?( 三 )
在更多的观察人士看来 , 天猫、京东、拼多多在“新品牌”孵化上 , 既有着相似之处 , 也有截然不同的路径 。
相同之处是 , 是三家都已对此相当重视 , 将聚合各家的平台能力、用户运营能力、内容能力、供应链能力 , 赋予新品牌或新产品的打造 , 甚至天猫还将此提到了平台最核心战略之一位置 。
不同之处是 , 天猫更致力于孵化新品牌 , 覆盖的全链条更全面 , 品牌未局限地区和国界 , 通过赋能挖掘细分市场里的新机会 , 并且在流量扶持方面不遗余力——比如 , 天猫市场部总监三啸透露 , 今年天猫双11的流量重心加码新品牌 , 会给予新品牌主会场专属入口 , 预计优选5000个新品牌来重点扶持 。
本文图片
而京东更多地是与现有品牌开发更多维度的新品 , 为现有品牌赢取更多增量空间 。 无论是其2019年发布的“京东超级新计划” , 还是今年双11前升级的“京东小魔方” , 都更多聚焦在商品维度的“造新” , 而不是品牌维度 。 以“京东小魔方”为例 , 其“孵化、种草、首发、日销” 的流程 , 也是更强调的“新品策略” 。
拼多多方面虽然也旗帜鲜明的提出了“新品牌计划” , 但仔细来看 , 拼多多的“新品牌” , 与天猫、京东又截然不同 , 更关注C2M产业带中的式微老品牌或传统制造工厂 , 实质更多的是提升白牌产品的销售和曝光 , 自始至终没有离开“性价比”的核心诉求 。
在业界观察人士看来 , 这种差异化 , 是由三大电商平台的不同基因、孵化方式所决定的 。
“在孵化新品、新品牌上 , 三大电商平台各有千秋 , 但看上去在新品牌的孵化上 , 天猫目前看来更有优势 。 无论新品还是新品牌 , 都是一种消费升级 , 对平台要求比较高 。 ”数字经济智库高级研究员翁一对“极点商业”如此表示 。
结合更多业内观察人士观察来看 , 总结起来如下:
京东尽管也有品牌合作、有消费洞察 , 但由于自营的采销模式 , 以及主力消费人群定位很难接受新品牌原因所在 , 更多是帮品牌方、商家卖货 , 拓展增量空间 , 所以“新品”对京东是重要的 , 但“新品牌”目前却不是它的主打方向 。
拼多多起家于“分享+拼单”模式 , 用补贴换低价 , 用低价换增长 , 这一廉价模式很难向“品牌化”转型 , 因为吸引消费者的是价格 , 对于平台、商家来说销量仍然是第一位 , 并不是品牌价值——可能这也是在向上破圈频频受阻后 , 拼多多发力式微老品牌或传统制造工厂的原因之一 。
“虽然消费者已经逐渐不再迷信大牌 , 但仅从孵化新品牌角度出发 , 我们的首选不是拼多多 。 ”一位要求匿名的某新品牌负责人表示 , 最大担心是消费者由此对品牌定位形成“廉价”的固有形象、品位 , 这会让自己失去挑战现有“权威”、头部品牌的机会 。
本文图片
对拼多多而言 , 新品牌计划如何体现品牌溢价目前仍是一个难题
一位4A界观察人士表示 , 对于品牌来说 , 是有溢价的 。 所谓品牌溢价 , 一定程度上代表的就是同类同行业产品、同规格同包装产品、同市场同渠道产品之中 , 让消费者产生主观上的价值取向 , 甚至直接接受更高的价格定位的产品 。 这就是业界流传的经典故事——同样的服装 , 同样的西服 , 没有品牌的西服和皮尔·卡丹去比较 , 人们可能情愿多花几千块钱买皮尔·卡丹 。
无论是对于商家 , 还是平台 , 这都至关重要 。 “低价逻辑 , 本质上是反品牌的 。 ”上述观察人士说 , 由此可以理解拼多多最近两年为何如此渴望品牌 , 努力向上破圈 , 但由于自身缺乏品牌基因和孕育新品牌的土壤 , “新品牌计划”离培育真正的品牌 , 还有很大距离 。
- 今日趣闻|你觉得,黄多多长大后可以成为女神吗?
- 次元快讯|过度早熟的黄多多,疑似抑郁?黄磊的这段话让天下父母羞愧
- 拼多多|拼多多补贴苹果,股民“补贴”拼多多
- 市场下沉|京东一年新增1亿多用户,八成来自下沉市场
- 界面新闻|拼多多迎来新一轮融资:拟发行17.5亿美元可转债
- 拼多多|拼多多终于盈利,但烧钱还不能停
- 马云|马云遏制战略失败,拼多多太凶猛还是阿里变成了自己厌恶的模样?
- 京东|京东Q3净服务收入占比首次超13% 过去一年用户增长超1亿
- 京东|一线|京东第三季度净收入174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2%
- 京东|京东三季报:用户增长超1亿,年活跃用户增速创过去三年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