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攒劲的青海话,你挖清着毛?
“青海工会”欢迎您来稿,内容可以是文字、图片或视频,投稿邮箱:qhszgbgs@163.com。
方言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人口的迁徙和文化的交流,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青海方言,青海方言不仅是青海历史风俗的“语言记忆”,还是青海历史文化信息的载体和活化石。
青海汉语方言属于北方方言体系,但它的有些内容却又与南方和中原地区的一些方言相似,不仅如此,青海汉语方言中,还有许多古汉语的遗存。
汉代以前,青海高原是羌人的主要聚居地。自赵充国率六万军队进入河湟屯田,汉王朝在河湟地区建县设郡后,汉文化就已经扎根在河湟地区了。作为汉文化中重要标志的汉语,可能就在那时开始在河湟地区流传。
王莽时期,大批的内地百姓,被迫迁徙到了西海郡。
明朝洪武年间,又有大批的汉人迁徙到了青海屯田。
从汉朝到明朝,随着人口的迁徙,汉语逐渐融入到青海百姓的生活中,形成了独具一格的青海汉语方言。
央及
意为恳求。央及是古汉语词,源自《救风尘》。
“德薄”“央及”是古汉语
在河湟地区,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曹操遇到蒋干了,德薄遇到懒干了”。这是一句带有贬义的话。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被视为奸诈的人,蒋干也是一个小人形象。他们两个遇到一起,就像一个缺德的人,碰到了一个懒人。意思是两人半斤八两,都不是好人。
我省民俗专家朱世奎先生多年前就开始研究青海汉语方言,他说:“青海汉语方言中,有很多古汉语,‘德薄’就是其中之一,这个古汉语词汇出自《周易》,意思是德行浅薄。”
在青海,这个词汇一般用在有人家道中落或是遇到倒霉事情的时候。这样,青海人就会说是德薄了。意思是这个人之所以会家道中落或者遇到倒霉事儿,是因为积德太少。
青海方言中的“央及”,也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它最早出现于元代关汉卿所著的《救风尘》中。书中“央及”的意思,与青海方言中“央及”的意思基本相同,就是恳求、拜托的意思。
像这样的古汉语词汇,在青海汉语方言中还有很多。比如,说一个孩子不上进,青海方言会说:这个娃娃不骀孩(音译)。“骀孩”源自金代董解元所著《西厢记诸宫调》中。
青海汉语方言中的古汉语词汇是在什么时候融入到青海方言中的,目前还没有一个定论。也许是从汉代汉人进入河湟地区后,流传下来的词汇和语法,也有可能是明朝洪武大移民的过程中,流传到青海,融入到了青海汉语方言中。
胡都
形容事物达到极致。胡都一词源于土族语。
少数民族语言是青海话的重要组成
从羌人起,青海高原就是民族聚居的地区,所以青海汉语方言中,也有很多词汇是来自于少数民族语言。
在青海汉语方言中,习惯把事物达到极致称为“胡都”,例如“胡都美”就是非常美,“胡都大”就是特别大。还有称全部为“一挂”。朱世奎先生说:“‘胡都’和‘一挂’源于土族语。”
朱世奎先生介绍,像这样源于少数民族语言的词汇还有很多,如青海人习惯称凤仙花为海纳,海纳则源于阿拉伯语。还有阿吾(哥哥)、佳毛(汉族妇女),源于藏语。把式(有一定技能的人)、朵落(头),如说“倒朵落哈了”,就是头朝下了,这是蒙古语借词。“麻浪子”是“等等”的意思,源于撒拉语,如说“今年豆儿、洋芋麻浪子收成还中俩”。
青海汉语方言以汉语的语法为框架,但是因为受少数民族语言的影响,在语法方面,青海汉语方言有时也有一些变化,例如将否定副词放在形容词的后面,如:这个娃娃好好不学习。再如,将宾语提前在谓语前面,说:阿舅,酒喝上点,馍馍吃上点。
在青海有些民族杂居的地方,还流传着一些“风搅雪”的“花儿”,这种花儿是由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交叉传唱。
姆妈
意为妈妈。与南方有些方言中对母亲的称谓一样。
青海话中多有“江南成分”
在青海,如果有人问很多汉族百姓,他们祖源何处?很多人都会说,他们的先祖来自南京珠玑巷(也称竹子巷、朱氏巷、竹丝巷等)。在河湟地区现存的很多家谱中,也记载着一些汉族百姓移民自南京。
传说,在明朝洪武年间的某年正月十五,南京珠玑巷的民众在社火中,制做了一个大脚马猴的滚灯(也有说是扎了一个大脚马猴)。有人认为这是侮辱了朱元璋的大脚马皇后。于是,朱元璋一怒之下,就将珠玑巷的百姓发配到了青海。
这个传说是真是假不得而知,但是在青海汉语方言中,确实有许多南方方言的痕迹。
朱世奎先生说:“明朝洪武年间,很多汉人迁徙到了青海。但是移民地不仅仅局限于南京,而是以南京为中心的江淮地区。”来自南方的软糯吴语,让青海汉语方言听起来有些柔美。
朱世奎先生介绍,在北方方言体系中,都称爸爸的姐妹为姑姑,青海汉语方言却称为“娘娘”,这个称谓与南京人的称谓是一样的,还有青海人称妈妈为“姆妈”,称爷爷为“阿爷”,这些都与南方方言相似或相同。
青海不产大米,但是让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在很多青海汉族百姓家中,都有一件叫“米柜”的家具。朱世奎先生说:“米柜是一个100多厘米的正方体家具,柜子一般是从上面打开。米柜这个词汇,也是来源于南方。可能是当初移民过程中,江南的百姓将家中放米的柜子带到了青海,之后这个词汇就流传了下来。”
也许正是因为青海方言与南方吴语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很多青海人看一些明清时期的文学作品时,会倍感亲切。
朱世奎先生说:“《金瓶梅》《红楼梦》《水浒传》等著作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和青海汉语方言相似或相同的话。如《金瓶梅》第八回中有这样一句话,等我掐你的皮脸一下。《金瓶梅》第十九回写到,险不倒栽阳沟里。‘皮脸’和‘阳沟’这样的词汇,青海汉语方言中一直都在使用。皮脸就是脸的意思,被盖住的小水渠称为阴沟,没盖住的小水渠叫阳沟。这样的例子在历史典籍和文学作品中不胜枚举。”
麦仁
青海地区腊八节吃的食物,是青海人自创的词汇。
青海话中的自创元素
青海汉语方言在多年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因为受到青海本地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的影响,也形成了一些青海本地特有的词汇,为青海汉语方言注入了一些新的、独有的内容。这些青海方言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简单来说,就是这些词汇只有青海人懂,其他地方的人很难理解。
朱世奎先生说:“很多地方腊八节会吃腊八粥,但在青海要找齐腊八粥中的八宝十分困难,于是青海人便创造了麦仁饭。还有用青稞面做的吃食‘黑油尜儿’。中间青稞面,外包白面类似花卷的‘砖包城’。用荨麻做的‘背口袋’等,这些都是青海老百姓智慧的结晶,也是青海汉语方言中最为独特的部分。”
今天
小编就和大家一起
喧一喧
青海话
......
趣味歇后语
碌碡上摆镜儿——照场(照常)
枣核儿改板——两锯(两句)
蜘蛛网上睡觉——轻人(亲人)
门神里卷灶爷——画里有画(话里有话)
糖房里的木掀——甜板板儿
精肚上穿坎夹——露两手
小段子
唉!想吃点花卷还不想吃蒸哈子,想吃点锅盔还不想吃烙哈子。人活成抹布了,心成掉铺曾了,头发成掉毡毡了。唉,收不到你的信息了,脑把你想成咒世了!
据撒俩?吃料毛?看好巴脑忘掉料白,典华也不答,新西也部发!
拿尼砝码摆!韩司脑笔交友梁新,把尼闻后搞!最进阿门高?
闹把尼弧度香!
青海方言成语
黑达嘛呼
冰三棒死
冰顶棒荡
啊拉吧拉
半大十天
猛不啦咋
栽跟达头
来源:综合西海都市报、网络
青海工会微信编辑:省总网络和社会工作部
- “正月里剃个头还要死舅舅”这么缺德的话是怎么来的?真的假的?
- 老公,你家这么多穷亲戚,我一个也不想伺候!
- 为什么日本人这么喜欢切腹自尽?原来这才是背后真正的原因
- 男人出现这4个表现, 因为男人把心交给你了, 才会这么对你
- 糖醋排骨在上海这么出名,正宗的糖醋排骨怎么做?
- 苹果和梨这么吃有见过吗?婆婆心血来潮秘制这道小吃,超级好吃!
- 新婚姻法都规定离婚要退彩礼了,你还这么贪,等着嫁过来受气吧!
- 我在外找情人,老婆却这么表现,让我良心受到谴责
- 香蕉还可以这么吃?一大锅一起炒,出锅后遭到疯抢!
- 敲黑板!稻米这么卖,也能赶上肉价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