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车票,话时代变迁

《一枚车票,话时代变迁》,对,你要找的就是这篇文章啦,傻大方资讯小编为了帮你找到这篇文章已经用了洪荒之力啦!

正文开始:





“您好,请问您要去哪里?要买哪一天的车票?” 在西安车站11号窗口,售票员曾煜正在询问购买车票的乘客。现在,他平均每30秒就售出一张车票,同样的问题一天能问几千遍。





曾煜是个“票二代”,他的妈妈曾慧兰是上世纪70年代末期的车站售票员。





“计划经济时代发售硬板卡片票,我们每个售票员桌子上都有个小柜子,里面用隔断分开,按方向、线路、席别整齐码放着硬板票底板,但效率很低。旅客在窗口等得着急,我们更急。”曾慧兰回忆时不由得皱起眉头。





随着中国进入新时代,路网高铁运力逐级提升,旅客出行的选择日益多元。这些变化,在曾慧兰的眼中,都浓缩到了一张小小的车票上。





1996年之前,车站售票窗口都是按照地域方向进行功能划分,旅客排队前要先看好自己所去城市地区的地理方位;1996年之后,全站所有窗口实现了同时发售各次列车的车票;2012年初,全部车次发售实名制车票,此时车票已经有了二维码设置。





“铁路的发展变化真的是太快了,最早我们发售卡片票、剪票本、盖座号,一天才能卖百十余张车票。”曾慧兰说,“现在不一样了,电脑一敲,一个窗口一天就能发售好几千张票,购票还支持微信扫码支付。人们出行的选择多了,也更便捷了。”(本报记者 张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