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成为资产韭菜的前提:别把大周期中的小波段当作宝贵经验

想要了解未来楼市怎么玩,必然需要明白楼市面对的生态环境。



过去十年我们所经历的所有周期,可能只是更大周期中的一小部分而已。就像是人类发现地球是圆的之前,一直以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每一个房地产高潮都伴随着

「财富积累期:技术革新+实体经济繁荣完成财富积累」——「财富分配期:技术革新红利衰减+财富阶层资产投资」——「红利衰退期:货币收紧,资产泡沫挤压,新一轮技术革新带来新一轮财富积累」这三个周期的轮回。



财富不是凭空制造出来的,而是技术革新推动的结果。技术革新也会有耐药性,当一切革新红利被消耗殆尽时,财富阶级就会寻找投资机会保卫自身财富,而资产价格的波动让财富再分配,最终推高资产价格。



三个周期中各有不同特征的小周期,比如最近十年的调控螺旋式上涨,都在第二个周期——「技术革新红利衰减,财富阶层寻找资产进行投资」中发生的若干个波动小周期。

事实上就是互联网信息革命助攻改革开放,巨量财富红利衰退后,财富阶层通过投资再分配周期。

这也就是过去十年间,大家觉得生意不好做而房价越来越高的根本原因。



仔细想想,日本、台湾、香港等亚洲四小龙的资产价格,也是遵循这么个规律周而复始,上一轮的技术革新红利主要集中在他们手里,他们就率先引爆了财富再分配,资产价格上扬。而近十年的财富红利核心在中国,于是有了过去十年的楼市风暴。



2018年,应该

(请注意,这里是内参的思考)

到了上一轮互联网红利的衰退期,全球货币收紧,下一轮技术革命的红利在哪儿?未来楼市的机会又在何时显现?



为了想明白这一切,我们一起回望财富的历史,来探寻这中间真正的奥秘。



「技术革命裹挟着先进政体,就是超级大国的财富积累」



2010年之后,先后多年翻看过林军先生写的《沸腾十五年》,讲述了从1995年1月,中国开通了北京、上海两个接入Internet的节点。从此,中国走向了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十五年。科技巨头们创业初期的沉浮往事,让资本市场近乎沸腾。巨量的信息交互能力的提升,让中国这个幅员辽阔的超级大国享受到了巨大的信息红利。庞大的人口基数和丰富的资源,在信息化浪潮的席卷下焕发了新的活力。生产的组织效率被几何倍数放大,伴随着体制的改革、先行先试的不规范市场,催生出了今天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组织框架。



避免成为资产韭菜的前提:别把大周期中的小波段当作宝贵经验

「超级大国的财富套路」



1764年,瓦特发明了蒸汽机,配合1688年光荣革命确立的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技术革命裹挟着第一个现代国家的政体向前,制造出了当时最大的经济体,日不落帝国就此奠基。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的几十年间,美国基本结束了奴隶制与南北对峙,百废待兴。新的游戏规则和先进的国家体制,以及着内燃机和电力的广泛应用,两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取代英国成为领先世界的超级大国。



21世纪的互联网信息浪潮也率先在美国发起,持续巩固了美国超级大国的核心地位。巨量的技术、战争、货币输出让美国持续保持着超级大国的领先地位。



2005年之后,初入WTO的中国凭借着强大的山寨能力以及国家保护,全盘照搬了老美的互联网应用,甚至在应用创新上更进一步。加上更强大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迭代速度和数倍于美国的市场规模,青出于蓝胜于蓝。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中国人主导的移动互联网O2O革命,引发的交易效率倍增让财富快速集聚、快速分配。而高涨的消费、贸易驱动对货币的渴求让货币总量的暴涨有了实体依托。甚至到了这个周期的后半段,惯性地货币增发让财富阶级恐慌性地避险投资——房价应声而起。



避免成为资产韭菜的前提:别把大周期中的小波段当作宝贵经验



每一轮技术革命转化为财富的周期都在缩短,而大的经济周期也在缩短



当万物链接的技术革新似乎已经走到了尽头,从零到一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基本完成的时候,还有什么需求能支撑经济的再一次增长?而经济的增长是货币增长的基础,货币是资产价格的基础。对此,我们还在观察与思考中。



PS.

很多老用户对上一篇说宏观的东西感到不满,都希望在内参得到买什么、什么时候买、什么时候涨还是跌的直接建议。对此,我们感到很惭愧,因为未来的房地产充满了各类变数,如果无法看透其背后的价值规律,恐怕对厦门的任何思考的结论都会出现大的偏颇。毕竟,厦门楼市也是大经济浪潮中的一叶扁舟。

人们总是乐于根据自己过往的经验来判断未来,并倾向于相信自己所能接受和认知的事物,于是评论中有了大量的争议。我们将所有的争议都释放出来,并交给时间去检验。



以上只是我们春节闭关的胡思乱想,并无最终结论。希望给大家平淡的假期生活烧烧脑。



2018年,究竟是否是本轮移动互联红利的衰退期?全球货币收紧是否和本轮大周期接近尾声有关?欢迎大家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