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亚来:被称为 \"吉隆坡王\"的客家人

傻大方提示您本文标题是:《叶亚来:被称为 \"吉隆坡王\"的客家人》。来源是梅州网。

叶亚来:被称为 \"吉隆坡王\"的客家人。吉隆坡|客家人|称为|华人|古丁---


[报料热线] 2301111 13411225588 [报错有奖] 2278888

吉隆坡|客家人|称为|华人|古丁---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叶亚来:被称为 \"吉隆坡王\"的客家人

叶亚来铜像

如果没有写上“甲必丹”叶亚来的那一笔,那么现今马来西亚第一大都市——吉隆坡的历史将是不算完整的。在今日的马来西亚吉隆坡华人圈中,“叶亚来”这一名字无人不晓。人们认识这个名字不仅是因为名字之前挂有的“吉隆坡第三任甲必丹”(“甲必丹”意为“首领”)、“例授中宪大夫叶茂兰敕赠三代”等荣耀的头衔,更多是因为这位“广东客家人”百多年来凝聚当地华人积极进取的精神力量——

从放牛娃到“吉隆坡王”

在吉隆坡的街头,随便拉住一个当地华人,他或她都能给你讲出一段关于叶亚来的故事。故事的细节虽有所出入,但是从讲述者的言语中,不难感受到强烈的尊崇。

1837年,叶亚来出生于现在的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周田村,因家贫,叶亚来年少即替人放牛。1854年,叶亚来受到太平天国战火的祸延,离开了惠州淡水周田村选择下南洋,终加入了海山派帮会,成为一名帮会成员,也卷入了当地的纷争之中。1860年,23岁的叶亚来开始崭露头角。在双溪乌绒两个马来部落集团因争夺华人锡矿税收等利益而发生冲突时,叶亚来也身陷其中。这场历时半年的战争,以双方握手言和告终,叶亚来因英勇善战被选为华人新领袖。

不少学者都认为,正是这场冲突,让叶亚来的领导才能得到发挥,而之后的一系列事件,更使叶亚来的交际才能表露无遗。在持续了8年的雪兰莪内战中,叶亚来与雪兰莪州摄政东姑古丁结为华巫军事同盟,稳定了当地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869年,他从吉隆坡第二任甲必丹刘壬光手中接过棒子,协助管理吉隆坡,成为吉隆坡甲必丹,他也被称为“吉隆坡王”。叶亚来接任后,他迅速平定了各方势力。

1873年5月,东姑古丁特地从巴生前来吉隆坡,基于正统的观念重新委任叶亚来为吉隆坡的华人甲必丹,授予叶亚来合法管辖吉隆坡的权力。1883年,叶亚来被清政府“例授中宪大夫叶茂兰敕赠三代”。

而民众对叶亚来的尊敬,更多来自于他大权在握后对马来西亚发展的推动。资料显示,叶亚来执政后制定了一套有效的行政和司法措施管理吉隆坡,并组建了一支强大的武装队伍,维护本地治安。同时大力发展当时最有经济价值的锡矿业,从马来西亚各地,包括中国招工,使吉隆坡成为马来西亚的锡矿中心之一。此外,他还在1884年创办华文学塾,这是吉隆坡第一所华文学堂,教授的课程主要是华文经典,有效延续了当地华文文化,对华人在当地扎根起到稳定作用。

在叶亚来大刀阔斧之下,吉隆坡迅速发展,并直接促使吉隆坡取代巴生成为雪兰莪州首府和行政中心。

今日的吉隆坡,早已没有百余年前的残破景象,取而代之的是直入云霄的吉隆坡石油“双子星”以及气势恢宏的独立广场等,然而在这座现代化的城市当中,仍处处透着叶亚来的影子。

吉隆坡|客家人|称为|华人|古丁---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叶亚来:被称为 \"吉隆坡王\"的客家人

马来西亚以“叶亚来”名字命名的街道。

“客家人的吉隆坡”

语言,无疑是最有代表性的一种影子。吉隆坡是一个多种语言杂烩的城市,除了马来语,粤语、普通话、英语、闽南语、潮汕话、客家话都是通用的语言,“我都能说几种不同的语言,这些都是环境逼出来的。”经常往来当地的人这么说。经常往来吉隆坡及附近城市的人,至少都要多掌握一两种语言,否则没有办法与这里的人做生意,在众多语言之中,客家话最是必不可少的一种语言。

根据学者刘崇汉的调查,在1901年的人口统计中,单在霹雳州的近打区,超过80%是客家人,吉隆坡更被不少人称为“客家人的吉隆坡”、有“客家人开埠”的说法,这一切都与作为广东客家人的叶亚来分不开。除去客家话在吉隆坡的通行,一条“叶亚来街”的保留,仍可见叶亚来在今日吉隆坡人心目中的地位。尽管使用人名作路名在吉隆坡并不少见,但以一个华人名字作为路名在吉隆坡也是屈指可数。

叶亚来原想于1886年返回大陆家乡惠阳,却于1885年一病不起。当年4月15日清晨,不幸病逝,年方48岁。出殡之日,吉隆坡政府机关停止办公,许多高官显要都出席葬礼,全吉隆坡停工,下半旗哀悼。因其对吉隆坡的不可磨灭的贡献,叶亚来被誉为“吉隆坡之父”。

(来源:大客家网)